【3】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子路问:“卫君等待老师去治理国家政务,您会先做什么?”孔子说:“那一定是端正名分了。”子路说:“有这个必要吗?您太迂腐了,何必去端正名分呢?”孔子说:“仲由啊,你太卤莽了。君子对于他所不了解的事,大多采取存疑的态度。名分不端正,说话就不可能做到顺理成章;说话不顺理成章,事情就办不成;事情办不成,礼乐教化就无法推行;礼乐教化无法推行,刑罚也就不会得当;刑罚不得当,民众就无所适从。所以,有德行的人对于名分,一定自有它的道理,而说的在理的话,也一定能行得通。君子对于自己言语措辞,是一点都不马虎的。” 1. 卫君:卫国的君主。 2. 奚(xī)先:以何为先。奚:何,什么。疑问词。 3. 正名:孔子所谓‘正名’,意指确定事物名称的含义,规定事物的正确名称。 4. 迂:迂腐。 5. 野:粗野,鲁莽。 6. 盖:语气词。阙如:存疑,保留。阙:同“缺”。 7. 中:适当,符合事实。 8. 措:放,置。 9. 苟:苟且,马虎。 端正名分。名不正则言不顺。制定法律,让人民能够依法行事,循规蹈矩。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在上位者,必须端正,上老老,则民兴孝,上长长,则民兴弟,上恤孤则民不倍。 |
|
来自: chenliwei80 > 《13子路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