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西闻喜县出土战国怪壶,它不仅模样奇怪,还破解了一个古代谜团

 历史解密坊 2019-05-07

在太原市金胜村,曾意外发现了一座赵卿墓,其墓中出土了一件怪壶,虽然该怪壶制作精美,可其形状却有些“不入流”,怪壶的名字究竟是什么?在它的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1987年7月,太原市第一热电厂于太原市晋源区金胜村附近进行工程扩建,在挖掘机进行工作时,挖掘机师傅发现这次取出的土与以往有些异样。在挖掘的两个大坑中,不仅挖出了五花土,同时还伴随着不少的积石、黑炭和白泥膏……
文物局接到通知后,立马成立了专家组,前去施工现场进行勘探性保护发掘。果然不出所料,此处确实有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墓,从墓中出土的文物来看,该墓的主人应该是晋国正卿赵氏家族成员,墓中出土了大量造型精美的青铜器,包括附耳牛头螭纹蹄足升鼎、铺首牛头螭纹蹄足升鼎、以及虎灶等等。

在众多的青铜器中,有一件以鸟为造型的青铜器怪壶,引起了专家们的注意。该怪壶造型奇特,高40.8厘米,最大腹径18.2厘米,整体呈扭曲的“葫芦型”,壶身有繁复花纹,壶把手有虎头吞环直连壶盖,。
壶盖之上,一只鸷鸟嘴喙微张,全身张羽抖翅,利爪之下还抓着两条小龙,鸟腹下有凸盖,用于塞住青铜器的壶口,整体造型别致夸张却富有十足创造力,应属于独特的战国时期青铜器。

由于怪壶的形状太过夸张,考古学家开始对其进行深入的研究。在查阅了大量的历史资料后,专家确定该壶的壶身造型为瓠状。瓠,是葫芦的一种,其形状却不同于葫芦,属于上细下粗形。此怪壶轮廓形象恰如匏瓜,同时也代表古天文星象中的“匏瓜星”的具象,是古人对天象崇拜的一种体现,因而专家为其命名为“鸟盖匏壶”。
古代生产力不发达,故此,生活用品大多数都取材于自然界,匏瓜与其他植物不同,在其完全成熟后瓜体会变得又轻又硬,聪明的古人便将其剖开为两半,制成水瓢舀水。
古人曾有“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饮”与“同饮一瓢饮”的说法,说的就是用瓢盛装水的作用。当然,贵族的生活与百姓是不同的,他们不使用水瓢,故此,小编觉得贵族所谓的“同饮一瓢饮”,应该同喝一个青铜匏之水的意思。

前面我们提到了“匏瓜星”,其实“匏瓜星”是古人在观察夜空时的一种象形比较,而非是舶来品。《史记·天官书》记载:“匏瓜有 靑黑星守之,鱼盐贵”,这正是古人对“匏瓜星”的确切记载。
尽管古人有对星象崇拜的情节,可“匏瓜星”在古人的心中却不太受欢迎,这是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古代曾有一句诗歌称“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意思就是说“匏瓜星”没有与其匹配的星象,“牵牛星”也是孤独的自己独处。之所以“匏瓜星”会“无匹”,就是因为“匏瓜星”与任何星象都不相连,因此也被视作为男子无妻的隐喻,而古人用这种“匏壶”来饮水,也是取其葫芦“圆满,吉祥”的美意——为何古代会有人制作青铜匏壶呢?小编认为:这种怪模怪样的青铜匏壶,应该在祭祀中发挥着“上应匏星”的作用。

谁能想到,仅仅是一尊看似不起眼的青铜器,居然隐藏着古人如此深厚的文化寓意。我国历来是礼仪之邦,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古人总是喜欢将文化的核心内涵,寄托在生活用器中,这不仅体现出古人质朴的价值观,同时也能让文化与艺术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为后世留下一件件让人赞叹的珍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