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文物被发现时,专家都困惑不已:它怎么这么怪

 小珏说历史 2020-12-01

1988年,太原市第一热电厂的工程扩建在晋源区金胜村如火如荼的进行。谁也没有料到,当挖掘机师傅发现土层有所异样,并且向领导报告之后,这里会诞生当年的一个爆炸性新闻。原来,挖掘机挖开的土层中,居然混杂着积石、黑炭和白泥膏。当时群众的文物意识已经比较强,因此迅速通知了当地的文物部门。

结果,这里被确定是晋国正卿赵氏家族成员的墓葬,被称为赵卿墓。令人更为激动的是,赵卿墓共出土文物3421件,涵盖青铜器、玉器、金器,陶、木、骨等多品种,是迄今春秋时等级最高、规模最大、随葬品最丰富、资料最完整的晋国贵族墓葬。山西博物院现在的很多展品,就出自此次考古发掘。

既然是晋朝的高官,随葬品自然是多而精美,包括七个一组的青铜列鼎,就发现了两组。然而,当有一件文物被发现时,却引来了专家的疑惑,它就是匏壶。

原因很简单,单单从外形上来看,它就非常不讨喜,并没有东周文物那种庄重感。所谓“匏”字,在字面上理解,就是葫芦,或者说是葫芦,民间也确实将匏俗称瓢葫芦。这件匏壶,高为40.8厘米,最大腹径18.2厘米,不仅的确像一个葫芦,而且还是歪着脑袋的葫芦。

在赵卿墓中的文物,大多古朴庄重,很符合主人的身份,为什么会混进这样一个怪模怪样的家伙呢?专家为此争论不已,就目前来看,要从它的功能来理解。

壶在现在的用途,是装水、酒等液体的容器。在古代,它除了这个作用以外,还是重要的礼器。在《说文解字注》中就明确记载:公羊传注曰。壶,礼器。匏壶的外形特点,正是与它的功能所分不开的。

在古代,同饮一瓢水,就是代表关系密切,建立了牢不可破的关系。普通百姓,就是将匏从中间剖成两半做水瓢。作为贵族,自然不可能和百姓一样,但它们取了这个含义,做成了这样匏壶。试想在庆典之中,以此匏壶盛满美酒,然后由主人分给列席贵族共同饮用,是不是会产生了极大的心理暗示呢?参与的贵族则会共同认为,已经结成了同气连枝的关系。

另一种解释,就是基于礼器的功能。在古代,人们观测到不与它星相接的星星,就称之为匏瓜星。一般来说,古人对于日月星辰,都寄予了极大的崇拜和羡慕,但对于匏瓜星来说,却被认为是一颗孤独之星,报以深深的同情。比如在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一句:

叹匏瓜之无匹兮,咏牵牛之独处。

因此,有专家也认为,匏壶做成这个形状,正是在祭祀的时候,与天上的匏瓜星相对应。这种独特的形状,并不是做得丑,而是体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体现了博厚悠远的中华文化。

不过,别看匏壶的壶身是如此古怪,但它的壶盖,却依然是威风凛凛,似乎在保留贵族的最后尊严。它的壶盖之上,是鸷鸟形的圆雕,张着大口,怒目圆睁,全身也刻着华美的纹饰。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在鸟爪之中,是两只奋力挣扎的小龙。在鸷鸟的傲然冷漠之下,小龙仿佛也是在劫难逃。

关于匏壶为什么做成葫芦的奇怪模样,大体上已经有了两种解释。但是,关于这只鸟的来历,却引发了更多的争议。有人认为它只不过就是对当时自然风情的描写,有人则认为鸟就是赵卿家族的族徽,有人还认为这代表了赵卿的野心。至于到底是什么意思,您也可以留言发表看法。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