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到申根签证的那一刻,生气与难过两股气流好像内功练岔了一样在身体里交织乱窜,憋得我差点哭出来。 停留时间只给了45天,远不够自驾20+申根国。我们就站在签证中心楼下的大厅里,一面吹空调一面躲雨一面想各种奇怪(且不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假装护照丢了重办签证,在英国把护照寄回来办理……最后,我们只能决定在申根签证过期后从英国飞回来,再办一个申根签(一说到机票钱又想哭了)。 所谓准备一段漫长的旅程,大概就是如此,一点大意不得,并且随时得有B计划。等拿到正在办理的其他一堆证、各种语言翻译的驾照,顺利给飞毯配好各种专业装备(以防我们陷入荒原的泥沼、北极的冰雪地,并能在漆黑的夜里远远瞅见一头熊从而顺利逃开),我们就该出发了。时间大概是9月10日-15日期间,再晚我们就该冻死在西伯利亚了。 在本文写到第四段的时候,我决定进入主题,如何准备一次自驾穿越亚欧之旅。但那么复杂的过程岂是一篇小文章能容纳(写太长才没人看呢),所以这次我只讲些虚却依然重要的。
第一不是签证、不是钱,而是下定决心。Lonely Planet的创始人说过类似这样的话:一段旅程最难的部分就是下定决心,一旦决定出发,就等于完成了一半了。怀揣着环游世界的梦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多到已经不好意思把这梦想讲给别人听、仿佛说多了都是笑话;还有那么多朋友来告诉我,我们做了一件他们多么想做而没能去做的事情,而这一切不过是因为我们下定了一个决心,他们却还在犹豫,并且可能一生犹豫。 第二是与合适的旅伴出行。我们不是车队环球,我们只有彼此,必须互相鼓舞勇气,一起决定出发,一起面对全世界。而过去很多年来,我都只喜欢一个人旅行,带着一只木质小斑马上路,给它拍各种纪念照,哪怕它在旅途中变得伤痕累累也无所谓,它已经足以取悦我的心情。但与别人同行,青旅与酒店、当地美食与中国胃、只拍风景与热爱自拍等等矛盾已无需我多说,因此旅伴最重要是志趣相投,才能彼此舒心、避免压力麻烦。我甚至见过这样合拍的旅伴,两人在巴黎3天完全没有踏进过卢浮宫,逛了3天的高级百货公司、奢侈品店,都开心得不得了。
第三是安排行程与做预算。与其排个假行程忽悠欧洲国家们的签证官,我们必须有自己的实际行程。自驾不比公共交通,驾车的距离、时间、路况、高速公路收费、沿途服务站和加油站等都得有个计划,还可据此来选择给车辆增配哪些东西。所以,我们花了半年时间讨论要去哪些国家、城市和小镇。世界上每个地方都自有其吸引人之处,去哪里最终是用了两个不眠之夜与一星期的白天才决定下来。 签证允许停留的时间是有限的,我们可不想车刚开进中欧,签证就过期了。有了纯驾车天数,才算得出在各地停留的总天数,然后把这些天数按照我们的兴趣分配给不同的目的地。比如,纪老板想在罗马看5天5夜的各种博物馆、教堂,而我则更热心于去维罗纳摸朱丽叶的胸;纪老板觉得直接杀去巴塞罗那看高迪建筑就好,我一定要绕路走塞维利亚看一场佛拉门戈……
我们翻墙在三个地图、驾车规划网站上查询各种信息,翻了近10本LP、看了N个旅行网站的攻略,最终我们排出了一个详细到令自己发指的行程和预算,包括每段路的公里数、驾车时长、过路费、油费,每个城市大致停留几天(没办法完全确定,总得留一些随心所欲的空间),哪些地方可以放弃,哪些地方有政治危险又该如何解决(比如从伊朗扎黑丹入境巴基斯坦后,有当地军队进行武装护送至奎达)。以往我们都是凭当时心情决定怎么玩,但这次漫长的旅行我们必须谨慎又仔细,因为有限的时间与钱都得花到刀刃上。我们回国后一穷二白的时候,若有人愿意请我们去做私人行程定制,保证你绝不会失望。 这是一趟精密计划、完全可行的自驾亚欧之旅,不是两个人心血来潮任性的产物。我之所以给这系列文章起名叫操作指南,因为我希望看完的人们可以复制、甚至计划出更棒的旅程,只要你们,下定决心。 愿你身藏利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