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孙颙:梅开二度 | 创作谈

 老鄧子 2019-05-07


梅开二度

文 | 孙 颙

      二十几年前,我写过一个短篇小说,发表在《广州文艺》上,标题就是《蚂蚁与人》。小说写得相当紧凑,凭借一个离奇的传说,加上山区知识青年的生活内容,真真假假地铺陈开去。据说,当时主持《广州文艺》的朋友夸过此篇,称之是“真正的短篇小说”。这番赞语传过来,我心里未免暗自得意,乃人喜欢听好话的天性。

  我一直没有忘记这篇小说。我觉得,那题材,那故事的内涵,远远不是短篇小说能够充分演绎的。按我的经验,某个触发创作灵感的东西,在你心中长久盘旋,挥之不去,应该予以特别珍惜。

  2018年,对于我们这一辈,是怀旧的年头。四十年前,恢复高考,首批大学生入学。七七届,以及稍后于1978年秋天入学的七八届,均属幸运儿。我很想为这个纪念写点什么,却找不到合适的落笔处。

  后来,我参加农场知青的聚会,恍然大悟。2018年,恰逢知青上山下乡五十年。某日雨夜,我安坐在电脑前,漫无头绪地胡思乱想,打在玻璃窗上的雨点,孤寂地叮咚作响,我突然回忆起二十多年前的短篇小说《蚂蚁与人》。小说的女主角,乃落户于山区的女知青,故事开始的场景,是在狂风暴雨下的山间。时空错乱,两个雨夜,那一刻,在我的头脑中相逢,令我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

  小说里,才貌出众的女孩,不幸遭受了生活中的种种磨难,当她突然面对恢复高考的人生际遇,她会如何选择?我开始推测她的内心。我相信她不会退缩,不会放弃一搏的机会。她需要靠这一搏挣扎出人生的泥潭。

  当年,我在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就学,同窗中有不少来自偏远地区的女孩,显得特别优秀,尽管我不知道她们既往的经历,但是,可想而知,没有品尝千山万水跋涉的辛苦,她们如何能幸运地抵达丽娃河畔?我相信,那个短篇小说里的女知青,一定会凭自身的能力实现华丽转身,成为幸福的莘莘学子。

  不过,我还要往下猜测她的人生轨迹。毕竟,小说作者在文学之路上经过了漫长的历练,对命运的感悟,对人性的体验,比二十几年前写短篇时,要深刻得多。

  我想,在安静的大学中,度过短暂的难忘的四个年头,就人生长途而言,仅仅是一次安逸的休整,一次可贵的充电加油,不过,命运的挑战,依然继续,更加艰辛的磨难,照样冷峻地等候在前方……

  我想清楚了,要了却对这个题材的眷恋,必须追随女知青的足迹,继续描绘她丰富的人生故事。原来的短篇结构不够用了,只得重新谋篇布局,脱胎换骨地重写《蚂蚁与人》。新的中篇小说的丝缕,便从那个雨夜开始,密密地缠绕在心头。

  必须承认,重写旧作,常常是吃力不讨好的活。其结果,或许是换得旁观者一声叹息:还不如以前写的呢!因此,我难得做这样的尝试。就小说而言,写了四五十年,独此一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