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鑫培

 江山携手 2019-05-07
 谭氏第一代由谭志道起,在著名三庆班唱老旦兼红生,与京剧鼻祖程长庚是同时人。但谭家真正被世人熟知的,似乎还是从他儿子谭鑫培起。谭鑫培幼年随父学艺,11岁入北京金奎科班,习武生和靠把老生。15岁出科,随后进了广和成班;1880年1月(光绪五年),程长庚辞世,谭鑫培改搭四喜班唱老生,与孙菊仙轮流唱大轴。京剧中所谓科班,就是指这些名角挑的戏班,好比我们今天的名牌专业学院,出身十分重要,讲究的是一个正统。1890年(光绪十六年),谭鑫培被选为内廷供奉,深得慈禧的称赞,每于宫中演堂会戏,必有老谭,并封赏优渥。1905年谭鑫培率先上银幕,拍摄了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名声更振。1907年(光绪三十三年),汪桂芬病故后,谭鑫培独踞京华剧坛,被誉为“伶界大王”。

    京剧从1790年“四大徽班”进京开始孕育期,约在1840年左右京剧形成,其代表人物是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是京剧成熟时期的杰出代表。他第一个创立以个人风格为标志,以个人姓氏命名的京剧流派即谭派。谭派的唱腔吸收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王九龄诸家之长,融会贯通,加以变化发展而成,他一改以往直腔直调、高音大嗓的唱法,创造了花腔、巧腔,追求声情并茂,在遒劲中见柔美。他的嗓音虽不十分饱满,但甜润沙亮,运用裕如,有“云遮月”之称。谭鑫培演戏特有创意。就说戏院门口的戏码也别具一格,他在门口摆一面鼓,一块碑,就表示贴演《击鼓骂曹》和《李陵碑》。

    谭鑫培是京剧史上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一代宗师,被誉为“新三鼎甲”之首。他综合程、余、张“老三鼎甲”的表演精华,把京剧表演艺术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亲手培育了杨小楼、梅兰芳、余叔岩三位京剧巨匠,为京剧艺术的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他所创的谭派在京剧界从学者极众,具有极其深广的影响,他之后的四大须生、后四大须生的余(叔岩)派、言(菊朋)派、高(庆奎)派、马(连良)派、杨(宝森)派、奚(啸伯)派,无一不出自谭派,因此京剧界有“无腔不学谭”的说法。

    从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算起,谭门有七代人衣钵相承:谭鑫培为二代;谭氏的第三代传人是谭鑫培的第五子谭小培,他因溜冰时摔坏了腿而息影舞台,转而悉心教授其子富英;第四代即谭富英,著名的富连成科班出身(京剧界有把自己的孩子交给别人教育的习惯,估计是学戏要打要摔,怕自己下不了手),他先学武生,后改老生,师从萧长华、王喜秀、雷喜福,出科后复从其父谭小培学戏,并拜余叔岩为师。他在继承家学谭派的基础上又吸收了余派的演唱特色,并根据自己清亮脆润的嗓音条件,形成了酣畅舒展、流利大方的风格,世称“新谭派”。20世纪20年代便已享名与马连良、杨宝森、奚啸伯并称为“四大须生”。

。谭鑫培

 

    谭元寿是谭门第五代传人,他是富英之子。生于1928年,5岁学戏,未几登台即初露头角。1938年带艺入富连成科班,学武生、老生,师从茹富兰、王连平、刘盛通等。出科后曾为荀慧生挎刀。他还擅演现代戏,先后排演过《智擒惯匪座山雕》、《节振国》、《沙家浜》(拍摄成电影),尤其所演郭建光一角驰名全国,家喻户晓。

    第六代传人谭孝曾,乃元寿之子,他与阎桂祥夫妻合演《坐宫》,可圈可点。第七代传人谭正岩,现为北京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在最近举行的第五届CCTV全国青年京剧演员大赛中荣获老生组金奖。基本上,在我的耳朵听来,第五代的嗓子算是好的,第六、七代就有点没法听了。

    在网上找到同光十三杰的图。清光绪年间,画师沈蓉圃以彩色绘制同治、光绪时期的十三名昆曲、京剧著名演员的剧装画像,传世以后,称为“同光十三绝”。画中绘老生4人:程长庚饰《群英会》之鲁肃,卢胜奎饰《战北原》之诸葛亮,张胜奎饰《一捧血》之莫成,杨月楼饰《四郎探母》之杨延辉。武生1人:谭鑫培饰《恶虎村》之黄天霸。小生1人:徐小香饰《群英会》之周瑜。旦角4人:梅巧玲饰《雁门关》之萧太后,时小福饰《桑园会》之罗敷,余紫云饰《彩楼配》之王宝钏,朱莲芬饰《玉簪记》之陈妙常。老旦1人:郝兰田饰《行路训子》之康氏。丑角2人:刘赶三饰《探亲家》之乡下妈妈,杨鸣玉饰《思志诚》之闵天亮。

同光十三绝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