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极图的由来

 六爻卜筮书馆 2019-05-07

世界是怎么诞生的呢?中国的先人,曾经苦苦地探索这个问题,并提出了“盘古开天地”的神话。依据这个神话,天地开辟之初,宇宙是一片死寂和黑暗,没有天地与昼夜之分,花鸟鱼虫,更没有人类,此时的世界混沌莫测,没有阴也没有阳。《周易》称之为太极。据说,一个叫盘古的勇士,力大无比,他手持巨斧,奋力一击,然后伴着一声巨响,宇宙被劈开了,轻而清的东西逐渐上升,被称为天,重而浊的东西逐渐下沉,被称为地。从此有了阴阳,有了光明和昼夜之分。再后来,盘古临死时,他的左眼变成了太阳,右眼变成了月亮,呼出的气变成了风雨雷电,头发和胡须变成了星辰,四指变成了四极和高山,血液变成了江河湖泊,筋脉变成了道路,肌肉变成了沃土,毛发化作花草树木,牙齿和骨头化作金银等矿藏,从此世界就正式形成了。这个神话描述了宇宙诞生之前的情景,即太极。

七千多年前,伏義氏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中视人事,画出了乾,兑,离,巽,坎,艮,坤这八个卦象,被称为先天八卦。后人根据伏義氏的阴阳八卦,画出了太极图。然而,太极这个词,最初见于《易传》。太极是易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传统易学研究中,易学大师们对太极做出来各自独特的理解,众说纷纭,迄今没有定论。

将“太极”概念形成系统的哲学并加以阐扬的,是周敦颐的太极图。太极图据说最初传自陈抟,他是五代末的一位道士,对内丹术和易学都深有造诣,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自从陈抟创绘出太极图,先天方圆图,并发表《太极阴阳说》之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邵雍的《皇极经世》,张载的《太和论》,以及程朱等人的《易传》才相继面世,形成了中国独具特色的太极文化理论。据史书记载,陈抟曾经将《先天图》,《太极图》以及《河图》,《洛书》传给弟子种放,种放将《太极图》传给穆修等人,穆修又传给周敦颐。周敦颐撰写了《太极图说》,用于解释《太极图》。如今为众人所知的《太极图》就传自于周敦颐,因此又称为周子太极图。

周敦颐的太极图共分五层,第一层,按照他的解释是:“无极而太极”。然而,世界的本源,究竟是无极还是太极,历代的易学研究者一直为此争论不休,并产生了很多的分歧。然而,无论多大的分歧,易学研究者们就一个观点基本达成共识,即太极是阴阳二气的本源,是盘古开辟天地之前的混沌状态。

盘古劈开宇宙,产生了阴阳二气,这就是周氏太极图的第二层。他解释为机:“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阴极而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可以看见这种阳极而静生阴,阴极而动生阳的例子。比如:我们在田间劳作或者运动锻炼时,这就属于动,如果我们一直劳作或运动下去,就会感到劳累,这时就需要停下来休息,吃饭,睡觉······这就是动极而静生阴的例子。当我们补充过营养,充分的睡眠后,这时又恢复了活力,产生了再次运动的欲望,否则,就会不舒服,这就是静极而生阳的例子。在这里,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两者不是相互对立的,而是相互蕴含的,并在特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如果我们只劳作,运动而不休息,身体最终必然垮掉,这样阳气就会被过早地耗尽。如果我们只休息不运动,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得病,。在这个例子中,充分体现了动和静相互依存,离开动就没有静可言,离开静也没有动可言。这样的例子很多很多。

因为阴阳二气的相互转化,于是产生了太极图的第三层,五行之气。最初的易学思想中,并没有五行的概念,到战国中晚期以后,五行才纳入《易经》的理论体系中来。周敦颐认为“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他认为阴阳的变合,才有金,木,水,火,土五行。按五行家的理论,天动(阳气动)生出水,地动(阴气动)生出火,水火又归于土,土又生出金和木。五行之气周流运行,分别掌管着四时,木主春天,火主夏天,两者居于左方,土居中央,金主秋天,水主冬天。木火金水各主每季的七十二天,每季的最后十八天,则归木所主,因此木主掌七十二天,这样,全年三百六十天,就被五行分别主掌了。

阴阳与五行的交互变化,人类才得以诞生。所以,在太极图的第四层,周敦颐阐释了人类诞生过程。“乾道成男,坤道成女”,这就是“二五之精,妙合而凝”的结果。在现实生活中,就可以看成夫妇交媾,才能繁育后代。当然,“乾道成男,坤道成女”不仅仅指现实中的男女关系,它包括了更广阔的含义,如天,日,昼,夏,热,强等阳性事物都属于乾,而地,月,夜,冬,冷,弱等阴性事物都属于坤。

然后,就到了太极图的第五层。这时不论是人,还是其他事物,都具有了雌雄的性质,于是发生交媾化合,各自得以繁衍子息,并不断地发展下去,呈现出一片欣欣向荣的面貌。

当然,我们在理解太极图时,更应该把它看做是前人的哲学观,而不是科学观。从科学角度看,太极图所展示的宇宙起源难免过于粗糙,也经不起推敲。但从哲学角度而言,里面的观点,极为深刻。这种阴阳相互转化,相互依存的观点,可以说独具一格,迥然不同于西方的哲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