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代诗词三百首》来稿选评(二)

 江山携手 2019-05-07

菩萨蛮

江山一望萧萧色,长空满目云流急。穹昊几千重,惘然吹大风。   风声寒万古,人世无归路。恻恻上高楼,其谁知我愁。

点评:

“一切景语皆情语”,此词如是。上片四句,句句写景,句句皆情。以“风”过度上下片,颇为自然。风“大”,足以寒万古。寒万古,更显风之大。风寒,人无归路,心依何处?词人不顾及风寒万古,却恻恻上高楼远望。可见失望至极,却又心存丁点希望。“其谁知我愁”一问,道出了词人心无人懂,苦无处诉说的烦闷。词的主旨颇为隐晦,说是爱情词也说得过去。说是因人生的不顺,产生的无比苦闷,也有道理。词风婉约而不失大气,凄切而高昂。上片融情于景,下片借景抒情,颇有法度,值得玩味。(郑万才)

临江仙

三载还如迷梦,梦中漂泊心舟。几回寻觅旧温柔。思君年月里,何物是春秋?    一度风前人后,依稀泪满双眸。隔层霜色望重楼。君于灯火内,我在冷街头。

点评:

此为一首相思词。上阕以“三载”忆起,颇为突兀,让人直欲往下探读。“还”字说明时间已过三年,然而,词人还沉侵于此不现实的“迷梦”之中,难以自拔。“思君年月里,何物是春秋”一结,读来真切感人,颇见神思。下阕以“一度”二字推及而来。“隔层霜色望重楼”,此“霜色”,是词人心上的霜色,也是依稀泪眸所蒙上的霜色,因为“隔”,更显得“望”的无助。“隔”字在此用得颇妙,为何“隔”?直让人浮想联翩,同时也是词人丢给读者的一个烟雾弹。此“隔”,更体现在 “君于灯火内,我在冷街头”的结句上。一个在灯火内,一个在冷街头。冰与火的对比,更显凄凉无助。读后不由让人感慨:落花虽有意,流水似无情。也让人想起一句歌词:多情要比无情苦。

全词以“思”为线索展开,直疑血泪喷成,无此经历者难达。词风清秀,凄楚感人,颇见真情。两结尤为出彩,颇耐人寻味。(郑万才)

凤凰台上忆吹箫

相望年年,人归杳杳,几多朝暮寻常。渐旧塘荷老,白露新凉。自古芳华一刹,当此际、谁解神伤?流连处、长亭古道,一抹残阳。     无望。那人去后,惟漫思茫茫,顾影无双。待梦分明了,还笑痴狂。纵使情深如故,今亦恨,薄幸陈郎。他年里,相逢恐应,冷了心肠。

点评:

     年年相望,朝思暮想,不见人归。荷塘几度荷老,白露新凉。年复一年思念,新的一个秋天又快过完,还不见人归。好一个“痴”字了得。多少芳华待尽,心却没有更新。无人解得神伤,唯流连长亭古道,伴得一抹残阳。孤寂又凄凉的心,向谁述说?无处述说。词人以“无望”二字承上片,启下片,读来让人心都跟着凉了。“那人”三句,照应上片之“相望年年”。顾影无双,才导致了无限的思量。“待梦分明了,还笑痴狂”,可见执著。以“他年里,相逢恐应,冷了心肠”作结,看似宽解,实为反面着色。若真能“冷了心肠”,就不会年年相望,年年相思难以排解。

全词缠绵悱恻,淡而有味,形如绵绵细雨,一洒秋空。读来颇有些拉家常的味道,更象是在与人倾诉心中的情思。上片情景相生,以景而结,下片以抒情为主,道出无尽痴狂。(郑万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