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 诊:患者,女,5岁 就诊时间: 1997年5月15日 主 诉: 间断发热16天 现病史: 症见发热,体温39℃,不恶寒。咳嗽,有痰,无口渴。颈部淋巴结肿痛,无关节肿痛。纳呆,恶心,未吐。大便干燥,小便色黄。舌红,苔黄腻,脉浮数 刻下症:发热 | 不恶寒 | 咳嗽 | 有痰 | 无口渴 | 颈部淋巴结肿痛 | 无关节肿痛 | 纳呆 | 恶心 | 未吐 | 大便干燥 | 小便色黄 | 舌红 | 苔黄腻 | 脉浮数 既往史: 患儿于入院16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38~40.2℃,恶寒,咳嗽,于我院儿科门诊服中药汤剂,配合静脉点滴头孢噻肟钠3天,身热暂退2天,复起。于外院查血常规示:WBC 10×109/L,考虑“上感”,予肌注双效西林2日,未效。患儿仍发热,体温38~40℃,咳嗽有痰。6天前手足心开始起红斑,掌趾硬肿。2天前周身红色丘疹,渐增多,口唇发红,干裂,口腔粘膜弥漫性发红,颈部淋巴结肿胀,数枚,直径1.5cm,稍压痛。近一周于外院查血常规示:WBC 7.9×109/L ;PLT 296×109/L,诊为“口角炎”、“过敏性皮疹”。口服病毒合剂、罗力得、息斯敏及肌注氟美松,诸症未消。为进一步诊治,今就诊于我院 辅助检查: 检阅其实验室报告为:心电图示:TavF低平。心功能示:心肌顺应性轻度下降。综合心电示心肌损伤。心脏彩超示室间隔运动幅度降低。诊其为湿温(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辨证分析: 此为湿热并重之证 中医诊断: 湿温(湿热并重) 西医诊断: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 治则治法:清热化湿,凉营解毒 方 名: 甘露消毒丹加减 组 成:白豆蔻6g,藿香9g,茵陈蒿15g,炒栀子9g,石菖蒲10g,熟大黄6g,六一散15g,厚朴15g,连翘12g,半夏10g,木通6g,龙胆草15g,黄芩10g,赤芍药10g,柴胡9g 用 法:2剂 医 嘱:不详 其他疗法: 配合静脉点滴清开灵及蓉生静丙、阿斯匹林对症治疗。 名医介绍
编辑:竹 叶 审核:虫 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