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一直存在,而在古代,对女婴的歧视和虐待现象很多。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人们生活在贫困中,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还没有改变。甚至在清末,还出现了专门的弃婴塔,父母把刚生下来的女婴扔在里面,任由婴儿自生自灭。 晚清女婴被溺死事件很常见。人们生活贫困,无法维持生活,于是选择把刚出生的女孩扔进河流和湖泊里,或者把孩子用被子捂死。书中也有关于这些事情的记载:“溺女风习与育.民间生女,或因抚养维艰,或因风俗浮靡,难以遣嫁,往往有淹毙情事,此风各省皆有,江西尤盛。” 从中国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清朝时期中国各地的溺婴现象的确是非常严重的。在很多地区,由于溺婴恶习的盛行,造成男女比例失衡、男性婚姻成本.上升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徐永志在《近代溺女之风盛行探析》一文中指出,清代全国男女性比例的严重失调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溺女风气盛行导致的,宜统元年的全国男女性比例竟达到了121. 7。溺婴的盛行还导致了买卖婚姻、童婚等婚姻陋习的流行。 据调查,中国历史上清朝各地区杀婴现象最严重,导致男女关系严重失衡。即使在最繁荣的康乾盛世,因为经济的繁荣和人口的增加,导致了溺婴的风气更为兴盛。数百万女婴刚刚出生就被杀死。虽然政府禁止这种行为,但面对巨大的生活压力,人们别无选择,只能继续溺死女婴。 在清末,父母可能不忍心看到自己的血肉在水中挣扎哭泣。因此,一些人自发地在乡村和田野里建造了小塔楼,并把想要淹死的婴儿放在里面。任由风吹日晒雨淋,被昆虫和蚂蚁啃噬,然后死去。可以想象这是多么残忍。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法在心中找到一些慰藉,于是人们纷纷效仿。弃婴塔在全国的范围也日渐增多,已成为一道独一无二的荒野奇观。 弃婴塔的外形大多数树桩形的小塔,由粗糙的石头砌成,顶部呈圆锥形。在塔脚下,有一些简陋的篮子,是用来装弃婴的。在凌乱的草垛里,矗立着座座小塔,塔内隐约传来一阵婴儿的哭声。这就是弃婴塔,是旧社会无数女婴的血泪控诉,也是封建社会陋习的见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