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的守护,肇庆古城墙才得以保留

 岸居居 2019-05-07

梁赞燊(1874~1961 年),字粹珊,高要县永安(今鼎湖区永安镇)大塱村人,光绪二十三年(1897)中举。光绪三十一年被肇庆府中学堂聘为教员。不久往广州,先后在两广高等工业学堂、两广方言学堂、两广优级师范任教。民国元年(1912)返回肇庆,先任教于实业学堂,后任广肇罗甲种农业学校(后改为省立第四师范,简称肇庆师范)校长,至民国35 年7月退休。抗战胜利后,梁赞燊因克服困难坚持办校而被民国政府授予七等景星勋章。

他的守护,肇庆古城墙才得以保留

梁赞燊热心文物保护工作。粤桂战争之后,肇庆当权者认为肇庆之所以战祸多,原因是有城墙作防守,决定拆城墙。梁赞燊时任修理城壕公所总理,认为肇庆古城墙是宋代所筑,具有历史及防洪价值。他率代表谒见县长反对拆城,遭县长严斥。时适李济深莅肇任西江督办,他前往谒见,力主保留古城墙,力陈拆城之害,李为所动,宣布不准拆城墙,古城墙遂获保留。抗日战争胜利后,七星岩麒麟尾遭人大肆开采岩石,一船船白端石被运往香港作工业原料,七星岩风景区受到破坏。身为星岩建设委员会主任,梁赞燊四处呼吁制止采石无效,遂往广州拜访余汉谋,力陈炸石之弊,得到余汉谋及省政府的支持,下令禁止在星岩采石,以保护七星岩名胜。

“不做害人事,不取份外财”是梁赞燊做人的准则。从事教育工作数十年,学生中不少成为有权势者。曾有人托请他解决诉讼问题,答应胜诉后酬以重金,梁婉言谢绝。

梁赞燊曾参加宣统《高要县志》、民国《高要县志》编纂,并任民国《高要县志》修志馆馆长。新中国成立后,聘为高要县文化馆文物保管员。1956 年至1959 年任高要县特邀人大代表、高要县政协委员、广东省政协委员。1961 年病逝,高要县人民委员会为其举行公祭。后人将其遗著编辑成《梁赞燊生平与著作》一书,该书被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收藏于“粤人文库”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