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肇庆宋城墙差一点被拆除,幸好有个高要人救了它。

 夏璋笔语 2021-05-25

肇庆宋城墙(古城墙),是肇庆历史文化名城一张重要的名片。它以古朴的风韵,以及“肇庆小长城”的美誉,令到国内外游人,乐不思蜀,流连忘返。

但是,你所不知道的是,宋城墙曾有人提议拆了它,幸好有一个高要人识宝,据理力争,才将宋城墙的“命”保下来。

肇庆古城墙始建于北宋,故称“宋城墙”。

为什么要建城墙?汉唐时期,高要县城治及隋唐端州州治是否筑城存疑。北宋皇祐四年(1052),广西壮族首领侬智高起兵反宋,连破岭南州县,端州知州丁宝臣因无城池防

守,弃城而逃。狄青平定侬智高后,开始修士城,将州衙、县署所在的两个小土岗及其以南部分澳塘用士城墙围起来,规模“仅容廨宇”。据史料记载,至迟于政和三年(1113)拓为砖城,城周长871丈,高2丈,厚1丈,开四门,东为“宋祟”,西为“镇西”,南为“端溪”,北为“朝天”。依据城砖铭文等文献实物资料记载,肇庆古城墙开始包砖不晚于崇宁元年(1102)。

宣统《高要县志》载:城墙周长七百四十二丈八尺,厚一丈五尺;开四门,四门之上各建有城门一座,东曰“宋祟”,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四座城门均

有城楼。四门之外各有屏蔽城门的半月形子城,俗称月城,月城各开一门称廊门,月城之上又各有小楼一座。城墙四角有角楼。城墙的南北段各有小楼一座,北城墙西段有披云楼,南城墙东段有文昌阁。城墙上有空心炮台6座,小炮台17座,兵房13间。此外,城外有壕

堑,广六尺、深六尺,东西北三面绕城;城内还有内壕,流至城外接外壕而注入西江,水源由北面注入城内。

民国十三年(1924),梁赞燊等地方士绅针对一些人拆除城墙的意见,两次上述省政府,使城墙得以保全。但是议定城墙雉堞一致拆低。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将城墙上的城门楼、雉角楼、文昌阁、月城炮台全部拆除,城墙除披云楼段外也全部拆低了约7市尺,并

填塞了城门,修成斜坡。

梁赞燊是何许人也?梁赞燊(1874-1961),字粹珊,广东高要县永安乡大塱岗(今属肇庆市鼎湖区)人。清代丁酉科举人,曾任肇庆府中学堂教员、广东省立肇庆师范学校校长、高要县人民代表大会特邀代表、广东省第一和第二届政协委员。

其学识渊博,德才兼备,且著述颇丰,主持修纂民国三十七年版《高要县志》,为保存肇庆地方文物古迹而不遗余力。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