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杨大卫论张炳立传拳之事

 中文大 2019-05-07

​张师兄好,檄文已阅,我是就事论事,并非和你咬文嚼字和有辩解之心。传播扎老拳法,需要宣传和鼓励,也需要智慧和方法,更需要有能力有承传的门人担当。您做的很好,事情虽好,但也不能好过头,万事都是一个无过不及。师门委员会就此事已经讨论并拿出意见。等待大师兄总结发布。

我仅就我所知道的信息(不一定准确)进行了意见反馈。如您觉得信息不对称,大可不必在意。但就讲课一事我必须坚持我的意见,在这个场合表达,我想以后也不会有太多机会了。全当不对你们胃口的一次表白吧。

第一,师父的拳不能不传,但更不能误传。这是写在师门戒规里的,更是我们传拳的底线。师父临终与我交代之事的场景,历历在目。其中之一,就对弟子传拳乱象,师父交代让我无论如何,把好关,不能妄自增损。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但不能走样,架子不变,内涵不变。以书和拳照以及录像为准。 这是师父生前的嘱托和挂念。我无能,顾及不了同门,唯愿警戒自己,时时对恩师所授拳艺如雕如琢。

第二,传人都是弟子,但弟子不一定都是传人。“传人”是指系统并精研一门拳艺的承传者,能够承上传下,并得到师门、同行、武林界、拳友或认证机构的公认,这是一种尊称,需要有实力和历史积淀的。入之至深则对一门技艺的理解也深。而今学拳不足三年,参加了几期恩师的培训班,或是入门跟师不足余年者,就以弘扬为己任,精研为目标,开坛布道。今日学,明日卖。这是当今社会浮躁的风气与陋习。若是发生在门外,我大可一笑了之,发生在我师门,我觉得羞耻之极。建立交流学习的平台固然好,代表自己讲拳也固然无可厚非,但是说扎西的弟子,你就是承接师父的名,你的言行就有师门的影子。讲得不好,人家不会说某某讲的不好,而是说扎西弟子谁谁讲的不好。 这叫丢人丢到家了。我十五岁跟师父习拳,至今二十一年,帮师父拍拳照,写书、拍教学片,能得师父十之有三,已经算自负的了。每每被称为传人时,忐忑不安,愧对恩师。孟子曰:“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与同门共勉。

第三,太极拳博大精深,观拳于细微之处,是以理服人。不能将师父一生体悟的拳架和身体经验简单化。什么是误传?什么是曲解?什么是精研?恩师教同样的班,同样的动作,学员自会产生不同的理解,这都很正常。但是如果以自己的理解代表师父的理解并讲给他人听,就是曲解了师父拳的本意。太极拳不是那么简单的。我举例说明,你所请的陈丽(太极老妈)讲“手挥琵琶”一式,她讲由搂膝拗步跟半步的时候右手要以小拇指为主边外旋边变坡掌,并且从技击角度予以解释,第一我想问陈丽本人是否练过技击?第二我跟师父十几年没见过师父这么讲和这么用。第三她讲的是扎西拳还是别的杨氏拳?我与她并不熟悉,就事不就人。我拒绝和反对把扎西恩师的拳讲的不像扎西恩师的拳。这是我作为一个弟子应该捍卫的尊严。万玉刚老师我也认识,参加过我们的在南京的公益课程。说实话,万老师人好,但他研究扎老的拳水平有限。原因就是体悟不足功夫没上身,看到的都是表面罢了。他送我的书也看了,不足以窥见扎老拳艺之精华。您的讲课我也看了,“提高”两个字用在您的讲课上,同门自有评说。


第四、每个人都在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三观不同,出发点不同,道不同,境界和能体会到的况味不同。练得是拳,修得是德,做得是人,恩师是我们的榜样和力量。而我只对师父临终嘱托负责,该冒犯的我也会拼力维护。您说对我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专犯我,逼我犯人!”我想说,即认为我是同门,此语气传出去未免太过江湖。 


最后,我想说,师门是个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是对师父还有这个师门怀着感恩之情说这个话的。我希望每一个想传播恩师技艺的同门,先练好拳,深研拳,戒骄戒躁,沉潜内修,做好自己比啥都重要。恩师的拳博大精深,曲幽通微之处,另见一翻天地。值得一生去学习,我们要做的就是努力努力再努力。也不要忘记,是师父给了我们健康和实现自我价值的人生平台,感恩师父,要先从练好拳开始。勿使恩师之技失于我身,勿使恩师之精神止于我辈。同门共勉!

关于师门委员会各位委员们及大师兄前后的意见及讨论,我就不粘贴在这里了。公道自在人心,留给历史去涤荡吧!

杨大卫写于北京修德谷

2019.5.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