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款识是指在器物底部或者其他部位,刻、划、印或者书写表明年代、产地、堂名、人名、用途以及吉祥语的文字,也有在器底或者器身某种图案的款识,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顺治 顺治官窑器传世品很少,所见均书青花款,有双圈六字和无圈框四字两种。顺治民窑的发展则较为蓬勃,产品以青花和五彩(包括青花五彩)为主,多见干支纪年款和“玉堂佳器”等堂名款(“玉堂佳器”款在明嘉靖、万历时就已出现)。 康熙 康熙一朝共计61年,基本以20年为段,分作早、中、晚三个时期,各期款识各有特点。 早期 康熙十九年九月,才正式在景德镇设置御窑厂,因此早期瓷器以民窑器为主,官窑器也是委托民窑烧造。年号款的落款较少,多见干支纪年款、堂名款和花押等标志,写明代各朝年款的寄托款也很流行。 中期与晚期 中期:与早期相比,中期款识趋于规范,以楷书六字双行为主,字体秀逸,笔道有力。 晚期:开始由专人负责写款,字体更加工整秀丽。楷款中的“清” 的写法。 珐琅彩瓷于康熙59年烧造成功,均书“康熙御制”四字楷书款。 出现了宋体字写款,并在雍正朝流行。 出现了极少量篆书款。尤其是六字三行篆书款,开创了雍正以后各朝流行的篆书六字三行款式的先例。 雍正 雍正时期,官窑款识已定为专人书写,各类瓷器上的字体基本一致,楷书款与篆书款并用。 楷书款中六字三行的,是早期流行的款式,六字双行的,时间略晚。 篆书款从雍正开始流行起来,有四字两行、六字两行、六字三行的体式,多数无边圈。 珐琅器上落“雍正年制”或“雍正御制”款,以蓝彩为主。 乾隆 乾隆一朝历时60年,落款之字体、款式亦有诸多样式。总的来说,其款识的变化和特点有如下几点:
嘉庆、道光 嘉道两朝用款制度沿袭前朝,基本雷同。值得注意的是道光官窑器中有“慎德堂制”、“嶰竹主人造”(两处均为道光皇帝行宫,署此款者为御用瓷)、“退思堂制”(睿亲王府邸堂号)、“恒有堂制”(定亲王订烧器物)落款的均属精品。 咸丰、同治、光绪、宣统 此四朝用款制度基本一致,主要有如下特点: 同治、光绪两朝官窑中有落款“长春同庆”、“燕喜同和”的,是为同治皇帝大婚专门烧造的。落款“体和殿制”、“储秀宫制”及“永庆长春”(器身多配合“大雅斋”、“天地一家春”款识),是慈禧太后的御用瓷,均属精品。 品优鉴真 藏行天下 如有需要了解保利嘉德等国际拍行,送拍等业务! |
|
来自: RK588 > 《古玩收藏、鉴宝和文物考古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