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秋鹄书屋 2019-05-08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河北省邯郸市广平县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水陆画传承人张贞美自幼跟着父亲学画水陆画,如今已经画了46年。坚守至此,个中滋味,一言难尽,但张贞美说:“我绝不会后悔,我坚信我会把水陆画传承的更加好!”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今年53岁的张贞美,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其父亲张锡濮就是当地颇有名气的民间工艺画艺人。张贞美从7岁开始就跟着父亲学画,行走乡间从未言弃。张贞美系统掌握了水陆画的创作技巧,并将自己对生活的热爱及理想、追求融进画中,显示出一个农民画家的非凡智慧和艺术天赋。那么,什么是水陆画呢?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水陆画是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一种宗教神像画,有轴画、壁画等,内容丰富多彩,不仅有各种佛教、道教诸神、民间诸神,还有三教九流、六道四尘、地狱鬼众、神话传说、水陆缘起等,是中国人万物有灵之宗教观念在绘画艺术上的生动反映。图为学员们在张贞美家中免费学习水陆画。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对于水陆画的价值,有学者称其为“可流动的壁画”,与敦煌壁画有着直接的渊源,在中国宗教画中的地位很高。图为张贞美在创作水陆画。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广平水陆画代表性传承人张贞美介绍说,水陆法会据称形成于南北朝梁武帝时期,至明清时期,水陆法会已然成为一种民间俗信活动,广泛流行于社会。根据专家考证,早在明末清初,广平水陆画在广大城乡最为兴盛,过年祭祀、庙会供奉、超度亡灵,墙壁所画的壁画、挂的轴画,用的都是水陆画。图为学员们在张贞美家中免费学习水陆画。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我国水陆画都是工笔重彩,而张贞美创作的水陆画在画风上,继承和发扬了水陆画“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又借鉴了传统水墨画“墨即是色”的表现技巧,以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色的层次变化,因而她的作品既有工笔重彩,又有水墨黑白,勾勒、渲染细腻,即便是衣服上细小的图案纹样都画得十分精致。“这就是广平水陆画的地方特色,”张贞美说。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作为一名普通的农家女子,一门痴迷水陆画,确实不容易。起初,张贞美和哥哥一起学习,但是,哥哥耐不住性子,最终还是放弃了。而张贞美的初学作品颇得父亲欣赏,特别是自己想学,于是,父亲出门画画时,便带着她到很多地方,时日渐久,终得学成。图为张贞美在创作水陆画。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从前的画布都用粗布,颜料也是自己调配。”张贞美介绍,如今,画布都选用上佳棉布,颜料仍须矿物质原料,但在市场能够买来,色性稳定、色泽艳丽、覆盖力强、经久不退。通常来说,一副简单的作品创作完成,需要时间四五天,倘若篇幅较大、人物复杂,所需时间半个多月也属正常,相当耗费时间和精力。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近年来,张贞美的作品在创作内容上不再局限于水陆画关于神佛画像的范畴,还增加了民间习俗、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等多种题材,并创作了大量与时俱进、富于时代特征的感人作品,这些作品将人们传统上的审美理想和水陆画高超的绘画技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延伸着民间绘画艺术道路,展现着当代农民画家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情趣。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随着科技以及逐利思想的冲击,传统的水陆画日渐式微,张贞美说:“不能为了迎合而创新,须坚守传统手工技艺,把传承做好就是最大的保护。”现如今,张贞美的作品被越来越多的人赏识。其中,“钟馗”“十八罗汉图”“观音菩萨像”“麻姑献寿图”等多幅作品在展览中获奖,并被名家高价收藏。2014年,水陆画还被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笔尖“非遗”传承至美,农家画师坚守40多年倾心创作“水陆画”

从艺40多年,张贞美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水陆画更好地传承下去,张贞美的女儿高莎莎、儿子高超奇从10岁时就开始跟着母亲学画,现在也成了继承人。此外,张贞美成立“水陆画院”,先后免费培训数十人学习水陆画。图为已经是深夜了,张贞美依然在家中指导儿子、女儿创作水陆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