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贞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广平水陆画代表性传承人,广平县美奇书画院院长河北省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 水陆画是古代寺庙举行水陆法会时悬挂的一种宗教神像画,有轴画、壁画等,内容丰富多彩,是中国人万物有灵之宗教观念在绘画艺术上的生动反映。 河北广平水陆画又称“水墨布画”,特色在于借鉴了传统水墨画的表现技巧,既有工笔重彩,又有水墨黑白,内容丰富,笔触精细,除了具有文化和艺术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宗教、文物、文献价值。2014年,水陆画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性项目名录。 张贞美自幼随父习画,练就了扎实的绘画功底。在画风上,她继承和发扬了水陆画“工笔重彩”的艺术风格,将工笔手法和色彩运用发挥到极致,又借鉴了传统水墨画“墨即是色”的表现技巧,以墨的浓淡变化来表现色的层次变化,因而她的作品既有工笔重彩,又有水墨黑白:工笔重彩风格华丽,色彩鲜亮;水墨黑白气韵生动,如兼五彩。 两种画风绘制精美,各有千秋,其画法、画技都很精湛,勾勒、渲染十分细腻,毫发入微,即便是衣服上细小的图案纹样都画得十分精致。人物造型形神兼备,线条流畅,色泽、层次、质感、疏密、气氛无不动人心魄,艺术表现力极强,深受城乡群众喜爱和国内外收藏家青睐。 近年来,张贞美的作品在创作内容上不再局限于水陆画关于神佛画像的范畴,还增加了民间习俗、戏剧人物、花鸟鱼虫等多种题材,并创作了大量与时俱进、富于时代特征的感人作品。 这些作品将人们传统上的审美理想和水陆画高超的绘画技艺巧妙地融合在一起,延伸着民间绘画艺术道路,展现着当代农民画家的艺术追求和艺术情趣,其作品多次在省、内外大型画展中参展并获奖,受到业内人士的高度评价和新闻媒体的特别关注。 据现有的文献记载,最早的有关于水陆法会的图像始见于晚唐、五代,并逐渐形成体系。相传山西平阳城南水陆社因保存有唐代吴道子(685-758)的水陆画轴120幅而得名,在《池北偶谈》中卷二十三亦有相关的记载。虽然这套水陆画是所谓是唐代吴道子的作品,但实际上只是依据传说不足为据。 水陆画为佛教史研究提供资料。水陆法会从起源到兴盛,渗透了许多道教、儒教、民间众神的内容,从中我们可以得知佛教中国化的历程,唐宋以来历代君王在建国初期,登基之时,修设水陆法会追荐忠臣烈士死难民众的亡灵,借以安抚民心,祈求社会太平;水陆画也为儒、释、道三教融合史研究提供资料。 隋唐之后,宋元之时,儒、释、道三教合流,但我们多从抽象的文字资料中研究,水陆画给我们提供了十分具体的形象资料,从中可以看出儒、释、道三教的神佛、仙,按层次、按职能,有条不紊地组织于一个神话系统之中,既不互相矛盾,又合乎情理。 从艺40余年以来,张贞美把传播研究水陆画艺术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精研技艺,用心传习,培养了一批后继人才。 现如今,张贞美的女儿高莎莎、儿子高超奇已然接棒,从小就开始跟着母亲学画,艺术道路上精进不辍,绘画功力日益深厚,画法、画技日渐精湛,现为广平水陆画县级继承人,系水陆画后起之秀。 这些努力不仅是对水陆画这一民间艺术的保护,也更使这项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够薪火相传,绵延不断,走的更远...... 让非遗走进您的生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