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看病也需要化验单,也要做检查,开方能开十八味药以上,这种中医值得可信?你怎么看?

 你到哪里去了呢 2019-05-08

举二个例子:

一、从前有个老中医很有名,方圆百里的病人都来找他看病,他有个侄子也学中医,根本就不会看病。你还别说,也是他走好运,他逢人就开两味药:大黄,芒硝各2钱,水煎服。结果呢,病人吃下去,病就立刻好了。病人一传十,十传百,都把他当神医了。

这位老中医被他的这位侄子顶的门庭冷落,一天不如一天。最后不得已就关门了。突然有一天,他家的驴自己挣脱了缰绳跑出去了,这位老中医发动邻居们四处寻找,也没找到。邻居就动员老中医找他的神医侄子给看看,老中医一想也对,我侄子这么有名,一定有过人之处。就来找侄子,让他帮看看,这头驴到底跑哪里去了。侄子听了,认认真真想了想,仍给他开了他的绝招:大黄、芒硝各二钱,让他回家煎服,说吃药以后,驴就能找着。

这位老中医将信将疑,就回家照做了。第二天恰逢赶集,这位老中医吃了药就去赶集了。等到赶集回来,忽然觉得里急,想大便。这路上也没厕所,就四下看,在近处有个河套,那里有芦苇荡,他就急急忙忙去芦苇荡里方便去了。

方便完了,刚提好裤子,忽然听到驴叫声,他走过去一看,正是自家的那头驴。老中医不由赞叹:我侄子真神医也!

二、清末四川名医李二先生治病,无论外感内伤,男科女科,恒用一方治之,那药方便是古方“五积散”,药有五十多味。

为简便书写,二先生将其药方刻板印刷,再据来诊者病情之寒热虚实,于方后增加引经药数味。病者服后,无不效者。

再论之:张锡纯先生《医学衷中参西录》中论:“王清任《医林改错》书中之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分上中下,化瘀血而统治百病,虽有所偏,但不无道理。”

张锡纯在“理冲汤”方后论曰:“人之脏腑,一气贯通,若营垒连络,互为犄角。一处受攻,则他处可为之救应。故用药攻病,宜确审病根结聚之处,用对证之药一二味,专攻其处。即其处气血偶有伤损,他脏腑气血犹可为之输将贯注,亦犹相连营垒之相救应也。又加补药以为之使,是以邪去正气无伤损。”

于无字句处读书!触类旁通!中医看病也需要化验单,时代不同了,病人拿来化验单,中医若不看,是对病家的不尊重了,借鉴一下作参考未尝不可,然后再用中医理念和西医检测对比,攻心为上,让病家明白西医现代医学的数据科学性与微观局限性,这是三十六计中的反间计了。打铁要自身硬,现代科学检测技术西医能用,中医为什么不能用?中医治疗后,让病人再去检测,结果好转了,中医不也是大数据了吗?中医不让去复检,病人依然会去复检,这样对比不是更有说服力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