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灵魂医学 2019-05-08

中文名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外文名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2

简 述内源性印迹基因

注 意表达、调控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

    概述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2,Igf2)基因是最早发现的内源性印迹基因,其表达、调控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Igf2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增殖调控因子,在细胞的分化,增殖、胚胎的生长发育以及肿瘤细胞增殖中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历史

    早在1913年,Carell等在研究组织和器官移植时发现某些组织和器官的提取物能够诱导细胞的增殖。1963年,Froesch在人血清中发现了不能被胰岛素抗体所中和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并将其称为非抑制性胰岛素样活性。直到1976年Rind- erknecht和Humbel通过测序,发现了不同的生长因子,因为它们在结构与胰岛素非常相似,功能上也有部分相同,而凡有调节细胞生长和分化的作用,所以被正式命名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Igf)1和2。

    基因特点

    Igf2基因位于人染色体 11p15.5,全长8837 bp,包括9个外显子(E1~E9)和8个内含子。第9外显子内有一个Apa I多态酶切位点;有P1、P2、 P3、P4四个组织和发育依赖的启动子,编码五种5’非翻译区不 同的成熟mRNA:Pl调控E1~3、7~9,表达5.3 kb IGF2 mR— NA;P2调控E4、7~9,表达5.0kb IGF2 mRNA;P3调控E5、7 ~9,表达6.0和2.2 kb IGF2 mRNA;P4调控E6~9,表达4.8 kb IGF2 mRNA。在生长发育过程中,4个启动子生物活性各不相同,具有组织特异性,也与发育阶段相关。在胎儿期只有胎儿型启动子P2~P4有活性,出生2个月后,成人型启动子 P1的活性逐步增加。到成人期达到高峰。Igf2基因除了在成人大脑脉络丛、软脑膜及肝组织中呈双等位基因表达外,在其他正常组织中均呈父源等位基因表达的印迹状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