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00:6

 静思之 2019-05-08

100:6这是一个什么比例呢?这是从今年3月18日科创板开始受理材料之日起到5月6日为止的科创板受理企业与创业板受理企业的对比数据。有人会问,为什么比较科创板和创业板,而不是比较科创板与IPO整体排队数据(上海主板、深圳中小板和深圳创业板的合计数)。笔者认为,比较科创板与IPO整体排队数据,对科创板不公平;其次,科创板与创业板的定位比较类似,具有较好的可比性。这个数据背后有什么含义呢?笔者试着做一些解读,供大家参考。

一、这个数据的背后是市场参与人士当前的最优选择

从3月18日至5月6日,才48个自然日,科创板受理企业从零起步达到100家,与此相比,创业板受理企业仅6家。数据对比特别悬殊,非常扎眼,有人疾呼科创板堰塞湖来了,笔者认为这也许是市场参与人士当前的最优选择,但反映了企业、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跑步进场(科创板)的心态,也反映各类市场参与人士的投机心态。对企业来说,科创板和创业板上市是不同的跑道,也许最终都能到达终点,所谓殊途同归,但是企业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也许完全不同。表面上是科创板实施注册制、电子化审核、标准化审核以及市场化发行的制度,吸引着大家申报科创板。深究一下,其实应该是科创板快速辅导、快速审核、快速上市的预期激励着企业更改跑道进入科创板(100家科创板受理企业有不少是原来准备报创业板,甚至是主板和中小板的拟上市公司)。笔者认为,在这么短时间内,有那么多企业申报科创板,投机成分占大多数,会不会最终“偷鸡不成蚀把米”呢?笔者认为,这倒不至于,毕竟这是一种政策红利,你不争取,也许竞争对手就去争取了。大部分企业内心是这样想的:“反正审核速度快,大不了到时重新换跑道去其他板块或其他市场,只是耽误一点时间而已;万一冲上科创板,那就可以享受市场化发行的好处,可以在稀释同样股权比例的基础上融到更多的资金”。

二、这个数据的背后是上交所和深交所对上市资源的争斗

表面上,上交所利用科创板政策在这次争斗中占了明显上风(100:6);但笔者认为,上交所不会在受理环节进行干预,因为企业申报科创板还是创业板是自己的权利,是企业的自主行为。上交所在审核的过程中应该会坚持科创板定位,对明显不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会通过不断地问询实施拖延战术,甚至冷淡处理,倒逼企业自己主动撤材料。随着科创板的成功开板,再加上一些伪科创板企业纷纷破发、现出原形,上交所面对科创板形成的堰塞湖,一定会对那些伪科创板企业的保荐机构采取措施,通过暂停部分保荐机构科创板保荐资格来确保科创板的“含科量”,这样创业板和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会改变目前这种一边倒的局面,达到一种新的均衡。毕竟,创业板的审核速度也在加快,过会率大幅提高,再加上创业板的投资者门槛较低、退市难度更大,等大量科创板企业流动性不足或者加快退市,创业板会成为拟上市公司的次优选择;待创业板也实施注册制,科创板和创业板就会回到同一个跑道上。

总之,大家不要对100:6的数据太过担忧,毕竟这是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就不要人为干预,市场会自动调节的,如果大家最终发现科创板这条道并不好走(排队时间长、上市通过率低、发行失败、快速退市),或者发现有一条同样的道(比如创业板注册制),也许就不会挤在这一条道上来,科创板堰塞湖自然而解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