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峨嵋武术,拳系繁杂、流派丛生,但以“五龙”、“五虎”、“八门”、“十二奇拳”为其拳术体系,包罗着许多奇拳怪械和特殊功法,是为中华武术精粹之一。 四川民间拳师珍练的十二种地方性古拳,因其历史悠久、风格殊异,故称之为峨嵋十二奇拳,这包括着:跛子拳、螃蟹拳、牛角拳、峨嵋剑手、绿林短打、鹞子拳、云脚拳、夺命追魂拳、峨嵋八卦梅花掌、峨嵋猴拳、峨嵋蛇拳、余家拳等十二种古拳。今借《武魂》一角,简介部分奇拳的奇异风格,以助习武情趣。 一、跛子拳 跛子拳又名跛脚拳、(足拜)子拳。这是模仿跛脚者打拳型态与短打、摔、拿、跌、扑击法相结合的地方性怪拳,据安岳县周祖德介绍,系蛾嵋山净云禅师所传;又据川南民间传说,跛子拳为清代川南拳师罗(足拜)三爷所传。 峨嵋山净云禅师所传跛子拳为周祖德所继承。全套有八十动,以击法为主、辅以跛腿之形态、在足拜、鸵、伸、缩的行转中,突出踢、打、摔、拿,挨肩挤靠的搏击跌打方法,强调进攻对方中下盘,多跛腿步,在行步、站、转、进、退、环绕中,暗藏踢、扫、蹬、弹、踹、挂等各种技击腿法和抓、搂、勾、弹、封锁刁挂等手法(不使用拳击而专用刁勾手顶端偷袭对方要害部位)。要求借势顺力、轻巧快打,并用跛、驼、伸、缩等奇形怪状来迷惑对方、于走动中短打矮击。因此,跛子拳形象特别,风格别致。 跛子拳的主要动作有:跛子出门、跛子挑水、玉兔蹬鹰、犀牛望月、烈马奔疆、鹞子腾空、黄莺扑食、独臂攀椽、跛子敬酒、墨龙扳江、湘子吹箫,乌龙回江等等。 跛子拳拳少于掌,勾手、指法很多,并包含肩、肘、腕等上肢各种击法;身法集中在吞、吐、浮、沉、伸、缩、俯、仰的综合使用上;腿发快速,以金蛟剪、乌龙绞柱、旋风脚和部份跌扑击法为主;步法中除足拜、跛步外,还有摇摆步、晃绕步和挖行步。 跛子拳因其形态古怪、击法别敛,虽系古拳,仍只为个别拳师所继传。 二、云脚拳 云脚拳是峨嵋高桩垫脚(脚跟起踵)拳术。据说此拳以散手为基础,在快速滑步移动、转换、进退、闪展中机动灵活,以掌法指法的穿、插、掏、搂为主,辅以拳击的冲、挂、挡、砸、压各种方法,配合蹬、弹、踹、踢等腿法,表现出拳打四方,肘膝交加,肩臀并用,变幻难测的风格。尤其是在移动中突然同侧拳打脚踢,以巧制敌、以快打慢、以刚克柔、以动制静,是颇为别致的峨嵋拳术。 云脚拳系清代中叶时的古拳技之一。传说清代雍正年间民间拳师朱沙观传川南神腿罗足拜三爷,罗再传徒众,后为资中县老拳师孙焕然(人称九和尚)所继传,自贡市老拳师樊成章所练七步云脚拳系孙焕然所传,樊成章所练七步云脚拳,套路短小精悍,具有强打、猛进、急闪、快速、多变等特点,是与川东、川南一带流行的云脚拳大同小异。 三、夺命追魂拳 夺命追魂拳是一种踢、打、摔、跌结合的矮桩拳术。据清代道光六年(即丙戍年-1826年)木刻古版《武苑尚书之页》记有此拳,从书中看,各种拳械阵法、兵之灵术,都借抄于1443年明代正统八年(即癸亥年)出版之《艺花园·兵足满》之古谱。距今有五百四十余年。该书珍藏者李彬华介绍,该书系峨嵋山道士黄苑在宣汉县云游传夺命追魂拳于李家后所赠。李之父李云举说:他曾祖李正云曾拜武举罗大人为师,习夺命追魂拳,后受黄苑指教三年,将峨嵋轻身、短打以及武当之柔练、少林硬功吸其精华,揉融于夺命追魂拳中,从而丰富和发展成以搏击为主,以气催力、以意化身、凶狠、古怪的拳技风格。 夺命追魂拳有一百八十四式,主要动作有晨练十八功,午练七七刚柔之技,酉练金刚猛勇,技击胜在子夜之时,七手三腿,蛟龙戏水,等等。要求练时不动静如钟,一动似蛟龙戏水。攻时闪电激光、守时微浪轻荡,守意气、较刚暴,勇为先,智为主,夺命追魂似龙虎。 夺命追魂拳,世代为宣汉李家秘拳。急待挖掘、整理和研究。 四、峨嵋剑手 峨嵋剑手系峨嵋武术矮桩拳术之一,分剑手、剑拳两种拳势,均以剑手(即食指、中指伸直,无名指、小指卷握,拇指压于无名指和小指的第一指节骨上)作戳、插、挖、点、勾、夹、刁、缠等各种攻击、防守动作,是典型的点穴拳术。这种拳术由于步型多以仆步、半马步、虚步、跪步、弓步等低矮姿势为主,所以拳势紧凑。身法讲究拧腰切胯,含缩展伸,时开时合,吞吐多变。尤其要求劲道蓄如搭弓满弦,放似出膛飞弹,发力时动作迅猛,聚全身之力于手指,专袭击人体要穴或裸露部位,如:眼、耳、鼻、喉、肋、裆部以及各死穴、哑穴、晕穴等等,防守时,要内气紧收,并用勾、刁、拨、拦等各种指法,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力拨千斤。因此,眼快、手疾、指准、力狠、法毒,是其特点。 峨嵋剑手以指法为主,动作技法重点攻下三路,长短结合,指中含掌,掌中寓指,一招一式,一式一法均风格奇异。凡练峨嵋剑手者,均以二指弹、伏虎功、插沙盘、插铁沙子、插铁钉、拔铁钉以及挖泥洞、练铁丸为基本功。 五、绿林短打 四川雅安地区著名老拳师路军健擅长绿林短打拳。这种拳术短小精悍,把擒拿、勾挂、提宰、飞翻、腾挪、闪展、吞吐、拉接等击法融为一体,表现出“你忙我不忙,两手护胸膛,击打须连续,柔寓刚力强”的攻防技击特点,是峨嵋武术川西拳法的典型拳路。 据路氏谈称:本门拳均以小云手开式,其拳理是“人怕盘头(即扰乱视线,难防难攻),树怕扒根”。主要动作有鸳鸯手、太极翻花、追风掌、一马三箭、抖掷蹬掌、六合宰锤、平心子午捶、迎门铁扇掌、穿云手等等。主要套路是宰手、撬桩、十八手等等。各拳路动作不多,方法不一,技击性强,于健身、防身方便实用,为群众所喜练。 传说,清代雍正年间著名拳师刘瞎子(人称千里独行侠)首传绿林短打,后代拳师金斗子再传新都县新繁镇梅武,梅传吴铁成。路氏则师承吴氏。金斗子技艺高强,一次金打听到武艺高强的武师何铁生保钦差大臣到成都府,便专程登门拜访,无奈何不予接见,被挡于虎门之外。金怒,从怀中掏出五枚铁钱,摔掷虎门,钱深扦门板而去。何闻讯至虎门,奋力拔小钱而不出。这对臂力过人、又善抓拿功的何铁生来说,确是一次严重警告。何深知金身怀绝技,逐弃官遍访金斗子于灌县赵公山中。二人共研拳技,取长补短,吸峨嵋拳术精华,大大丰富和发展了绿林短打拳艺。可能派生出绿林小手、一字梅花、二字梅花、连城、单鞭捶等套路。 绿林短打拳的主要风格是以掌捶为主,动作连贯,手到脚到,步步紧逼,攻闪防跃,手、腿、眼并进,击法简练,朴实无华,具有强烈的攻防技击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