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生
收藏阁
2017-06-01 在宋代,童子或者说婴戏这一题材形象不断在各种艺术品中出现。有雕琢在白玉上的童子,有绘画在绢纸上的童子,瓷碗也常常绘有婴戏图…… 1976年和1996年,在镇江市五条街小学的一处宋代遗址中,发现了多件宋代泥塑童子,神态表情惟妙惟肖,童子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比如有一组泥塑童子反映了摔跤游戏的场面,孩子们充满稚气,神态各异。有个孩子摔倒了,仰面倒地,但两手张开,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一个孩子撅着屁股,趴在地上,俨然是 占据优势后的得意姿态;还有个孩子挥动双手,似在那儿发表议论;一个则远远地抱手而立,是个看得出神的袖手旁观者。中央一童子正在比划着什么,好像是个裁判。 如今,包括这组在内的多件泥塑童子保存在镇江博物馆,属一级文物。对苏州来说,这些童子的意义尤为重要,因为童子身后还有清晰可见的楷书阴文戳记:“吴郡包成祖”,“平江包成祖”,“平江孙荣”,戳记清楚表明,童子的塑造者是苏州手艺人。 这些经典的宋代泥塑童子被确认出自苏州,有幸的是,现存极为重要的一组石质浮雕童子也是苏州制造,——那便是双塔罗汉殿遗址柱子上的婴戏图。 宋代文雅和写意的艺术风格在这罗汉殿柱子上显露无遗,在连绵不绝的、柔和的田田荷叶间,在茨菰花叶间,丛丛牡丹间,藏着许许多多形态各异的孩童——在图案四面连通的圆柱形体间,很难数得清这里究竟藏着多少个孩童。他们被巧妙穿插在花叶缝隙间,有时醒目,有时隐蔽,瞻之在前,忽焉在后。 童子们姿态多样,或者端坐如佛,或者轻巧骑跨在荷叶梗上,或者手抓莲蓬,有的露出了整个身子,有的只隐约露一个大头,有时他们静如处子,有时又姿态蹁跹,他们或坐或立,或玩或闹,他们与花叶融为一体,那份专注于花间之乐的执着和忘我,令观者莞尔。 就在这圆溜溜的柱子上,苏州古代雕匠们发挥了丰富的想象力,同时也通过雕刻表达他们的审美追求。这些童子不求形似,但画面流畅,形态生动,让观者感受到文雅写意之美。 ——————————————————————————————————————— 《收藏阁》 主办:姑苏晚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