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的本质是什么呢?

 老王abcd 2019-05-08

人是生物性和社会性的统合体。

生活在孤岛上的单独的一个人,只有生物性。但生活在社会中的人,则除了生物性还具有社会性。在不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人的社会性差异很大。比如某些孤儿或者被遗弃的幼儿,被西方人领养后,其社会性和中国成长的同龄人,就有显著差异,这并不是该人的生物性发生了什么变化,成了蜘蛛侠,只是其社会性发生了变化。

因此,如果要讨论人的本质,那唯一不变的本质,显然只能从人的生物性着手,而不是从人的社会性着手,千万年来,人的生物性变化甚微,但人的社会性变化显著,就在区区几百年前,中国人相信的还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但现在我们相信的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

当然,我必须提醒一句。人的社会性不能严重违背人的生物性,任何严重违背人生物性的社会文化或习俗都难以长期维持,终将崩溃。因此,严格说,这世上并没有真正能违背人类生物性的社会传统文化,任何文化能成为传统,那它在某种程度上总是和我们的生物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契合。但同时,也不会有任何社会文化会完美地契合我们的生物性,因此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张力,这种张力也是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和变化的关键力量,就像那句著名的本质之问: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个问题,就是人类的生物性对当时的社会主流文化的挑战。

当今生物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人是一种道德动物

这大概就是人的本质,至少是人异于其它动物的关键所在

诚然,人和其它动物有相似之处,比如趋利避害。太史公司马迁曾言: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这就是人和其它动物最相似之处,都本能地趋利避害,但是人类和其它动物的差别在于,人类作为群体动物,衍生出了特殊的群体道德。

图示:人类的动物性和人类的道德感,经常被描绘为相互冲突的两种思维。

在法律诞生之前,人类群体的维持除了暴力之外,还有了非常独特的一个创新:道德。人类群体的维持,依赖于暴力+道德这双重因素,个体一旦因为道德问题被群体排斥,那就将面对生死危机,因为在落后的技术条件下,个体是无法脱离群体生存的,许多原始部落没有刑罚,更没有死刑,最高惩罚就是驱逐,一旦大伙儿同意驱逐某人,其实也相当于判处了某人的死刑。这就像在大航海时代,某些海盗群体对违规者的惩罚,将他放逐到某个荒岛上,给他留一瓶酒和一把只有一颗子弹的枪。

人类可能是地球上唯一拥有道德的动物,这种道德是植根在人类的生物性之中的因子,并非从后期的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这大概是生物学研究中,最让人感到惊讶的研究成果,这甚至在儿童发育的过程中,可以被观察到,随着大脑皮层的发育,儿童的大脑逐渐成熟,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获得了能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正是这种能力,让人类拥有了道德的可能性

图示:这种从他人角度看问题的能力,叫同理心。同理心是我们帮助我们理解他人感受,促进团体合作。

超大型社会对人性的挑战

人类的许多天性都是在一个数十上百人规模的小群体中演化出来的,包括我们所说的道德和同理心等天性,但是这些天性很难适应后来人类社会发展出的超大规模群体。而且一个超大群体也脱离了道德能够控制的范畴,道德是人的本性,但那是指的抽象的道德,可具体的道德形式,在不同的人类群体中有着巨大的差异。在某个群体中不违背道德的言行,在另一个群体中却会引发严重的争议,因此随着人群的扩大,法律诞生了,法律代替了道德,作为指导人类大规模群体生活的权威。但在大多数社会中,只有法律是不够的,还得有一套被大多数人接受的文化,文化最终代替了原始道德,成为人类社会中个体必须后天学习继承和遵守的传统。

但是文化作为人后天创造的东西,远没有先天本能靠谱和稳定,因此后天文化变化迅速,让古人和今人看起来就是完全不同的人,至少他们的行为模式完全不同。

但任何后天文化,都不能长时间和先天本能对抗。比如,儒家在历史上曾有著名的义利之辨,希望大伙儿舍小利从大义,把人人都变成圣人,于是就天下太平。但所谓大义,只不过是儒家自己定的游戏规则,即君臣父子和三纲五常的道德伦理规范,这套伦理规范,发展到后来被称为“吃人的伦常”,所谓“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事实证明,严重违背人类生物性的道德伦常,是不可能真的长时间维持的,不是因为它让民族发展落后,而是因为它自己严重违背”人性“。


谢谢点赞

记得常来看看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