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最伟大的工程,就因统治者想出一个办法,它两千多年屹立不倒

 昵称VD9x1 2019-05-08

长城是中国也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自西周时期开始,延续不断修筑了2000多年,分布于中国北部和中部。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万里长城,历时两千多年,饱经沧桑变故,依然雄踞在世界的东方,成为了华夏民族伟大光辉的见证。

在我国古代,没有先进的机器设备,没有便利的交通运输,甚至,连修建长城的最基本的材料钢筋、水泥都没有,有的只是劳动人民勤劳智慧的双手。现今,站在高处,依然可见这段秦长城顺山势上下,可见,长城建筑质量的高超的确让世人惊叹不已。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北方游牧民族的侵袭, 决定在边境上修建一条漫长而坚固的防线——万里长城,这个规模浩大的工程成为了中华民族永远的骄傲。长城的修筑,减轻了游牧民族对中原的威胁,维护了人民的人身利益安全,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起了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认为,修建了这堵墙,就可以抵挡住外敌的入侵。殊不知,修起了城墙,却修垮了人心。真正的长城是筑在老百姓的心中,没有老百姓的万众一心,再坚固的墙也阻挡不了敌人的侵犯。可以说,这期间为了能够修筑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秦始皇可谓是倾尽了国力。陵水房产

那么,在当时没有钢筋水泥,没有修建工程的机器设备,这个庞大的工程怎么来完成呢?

秦始皇派大将蒙恬来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蒙恬手下有30万大军,又征招了数以百万计的民工,历时5年多,耗资不计其数,才终于完成了这项巨大的工程。这里的耗资指的光是工程的造价,并不包含人工工资和其它的费用。

修长城付出了无数劳动人民的鲜血和生命,很少有人能够活着回来,数不清的躯体倒在了长城脚下,这些生命的代价是用金钱能来衡量的吗?这个用血肉之躯筑造起来的长城,又有谁能够估算出来的它的实际价值?所以说,长城的工程耗资巨大无以伦比,一点也不夸张。

这个耗资巨大的工程是必须保证过硬的质量,所以,为了督促工程质量,秦始皇制定的一个铁腕的机制,他用老百姓的生命与一块墙砖做赌注。长城的一块砖大约三十斤左右,每一块砖的质量对长城来说至关重要,过去没有检测仪器,于是,统治者就想出用其它方法来检测。

他们把两块砖排放在地上,两砖中间离开多半个砖的空隙,再把另一块砖放在这空隙上面,底部形成悬空状态,然后,拿着一块砖与肩齐高,让砖垂直落下击向悬空的那块砖,如果,砖块裂开,那么,烧制这砖块的工人的性命也就随着砖块的断裂而有了一个了断。

正因为如此,所以,历经2000多年的风霜雨雪,这些城砖居然都没被腐蚀掉,依然屹立在崇山峻岭之间,傲视着那些飘摇欲坠的高楼大厦。并且,我们能看到现今的很多建筑,用不了几年的时间就外墙脱落变形。

那么,在古代又没有水泥,长城是如何预防这种现象发生的呢?

原来,古人创造出一种糯米砂浆王,这是一种又昂贵粘性又强的粘合剂,它是用熟石灰,糯米,碎沙石混合制成。在今天我们觉得这些东西很普通,但是,在古代只能靠人工来完成这些制造,这得需要多少人工才能来支撑这么大的工程呢?

人们把糯米熬成粥,再和石灰、沙石搅和成泥浆状用来砌墙,这样砌出来墙非常的牢固结实。在当时,有多少老百姓饿的连饭都吃不饱,而这些数量巨大无法估量的糯米却统统用来修建长城,所以,正是这糯米砂浆王造就了长城千年不倒的佳话。

在中国,不光是长城,还有很多像长城一样的古建筑都是坚不可摧的。长城的伟大其实不在于它有多大的防御能力,而在于它的每一块砖都饱含着劳动人民的鲜血和汗水。在强权的威慑下,在生命时刻都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人的聪明才智就会发挥到极限。

在固阳县秦长城红石板沟段有一处豁口,相传,就是当年孟姜女千里寻夫不见、哭倒长城的地点。当然,孟姜女哭倒长城的故事只是历史的杜撰,是劳动人民对血泪的控诉。孟姜女的男人累死在了长城脚下,像这样被埋在长城脚下的人数不胜数。

这些血肉之躯埋在长城的地基之下有着什么寓意呢?我们不得而知。后人都在赞叹长城的雄伟辉煌,却不了解修建长城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根据当时的历史环境,长城确保了边防的巩固和国家的安全,给这一中原农业的生产提供了一个稳定的环境,就如《过秦论》中所说:“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抱怨”。但是,秦始皇修筑的万里长城,虽然挡住了敌人,却彻底背离了人心。

为了这个巨大工程,他倾尽了国力,耗尽了民心,更是导致了大秦王朝的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个国家的强大,靠的是人民的团结力量,这种力量才是最坚固的长城,人心若是溃散,那么,再长的城墙也形同虚设。

参考资料:

【《秦长城》、《过秦论》、《孟姜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