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一音符之事明师

 为什么73 2019-05-08

道即心也(撄宁按:此心是道心,不是人心),有明师而心体方明。故学道者,必择明师而事之,庶不被旁门诱入火坑也。又当知三教本同,而经文各别。中国之经,言简而意赅;佛之经文,则一经各立一义,种种经有种种义,故学者必普会诸经,方能圆通佛义。学者固宜多看经书,但不宜执着语言文字。

若能明此一心,则诸佛妙义悉明。故六祖虽不识字,独能传五祖心印,当时一般老僧宿学,咸得六祖示,而获顿悟。释典中常谓依经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便同魔说。不即不离之义深矣。 愚不惜饶舌,略陈佛经差别先后之义,使学佛者知何经为入 门之首要,何经为解脱之极果。佛义穷,而三教悉穷矣 (撄宁按:此“穷”字,是通达之意,不是理屈辞穷,勿误会)。 

当知一入楞严之门,便发金刚坚固之志,则四相空而心无所住,二障除而智慧圆觉,此《金刚》、《圆觉》二经之名所由来也。 志刚觉圆,则自性即佛,如莲从泥水中透出,而不沾泥水,故经 名《妙法莲华》。莲华既从妙法而生,不假庄严,而自然庄严,故经名《华严》。《维摩》一经,乃果熟解脱之义,能穷其义,则即境离境,不被万缘之染;居尘出尘,不怕六贼之魔。

虽历酒肆淫房,而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常乐我净,无人而不自得也。然经义虽分先后,而心体实无始终。故心体犹醍醐也,经义 犹糟粕也。醍醐既得,则糟粕当弃。(海牙按:原书此处尚有“醍醐未就之先,必须炊米作饭,饭熟而后下缸,而后有醍醐也,既得醍醐,而米成糟粕矣。故经乃糟粕也,米乃经义也,心乃醍醐也”云云。

撄师按云:醍醐是牛乳做成,不是米饭做成,此说错。故今整理时,将此错误之处删去。)此心一明,则经义皆剩物耳。但三教经书,粗浅者易知,精微者莫测,若不逢出世明师,则心体终不能明,而经中奥义,亦无从索解。所以学者如牛毛,成者如麟角,可慨也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