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恨外人糟蹋“老北京”的老北京!竟被美式炸鸡征服了?

 灵魂出窍KKK 2019-05-08

屁股下一只小圆凳,左手端着一盒塑料碗装的炒红果,右手捧着一块白油纸包着的炸鸡腿。

春夏之交的小风微微吹,淑女姿态是肯定没有的。看着眼前夕阳向宽敞的平安里大街洒出一层金辉,连统一格局的仿古门脸房竟然也被映照出几分皇城风华。心头只有一个词:爽啊。

*作者供图

其实十分钟前,我还在小跑着赶路,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就怕过了六点,那块儿想了大半年的炸鸡要卖完了。直到看见绿底儿白字,写着牛街正宗小吃招牌下的档口里,金灿灿、油锃锃的大手枪腿还乖乖地躺在盘子里,才算放下了心。

*搜狐

饥肠辘辘,咬开手里裹着脆壳的炸鸡腿,肉汁滋滋地向外迸出。然后经历身体对高热量的原始索求被瞬间满足,眼、口、胃、脑四位一体。

*微博

毫无疑问,这一定是生活在北京最可爱的时刻之一。

1.人们总是对冠以地名的食物相当严格,这事在北京尤其。毕竟人口流动带来太多外来饮食文化,在此处横冲直撞野蛮生长,北京人时不时会很气愤地跟你吐槽又看到了哪些被滥用的“老北京”。

但奇怪的是,炸鸡好像是个例外。

*作者供图

还记得一个二环内土生土长的标准愤怒型直男,吃什么都要吐槽两句的那种,有一天提了只塑料袋进办公室。

一看塑料袋上,赫然的“老北京美式炸鸡”几个字,我心想这是八成又要开批斗会了。没想到,这哥们只留下一句“这个巨香!”

▲“这个巨香!”*搜狐

打开袋子,里面是白色油纸垫着的炸鸡,色泽比金黄更深,表层的面衣看上去也比普通炸鸡炸得更结实。鸡腿鸡翅混在一块,全是“扇”论的分量。

*微博

仿佛是老国营商店里穿着白大褂的师傅撇都不带撇你一眼瞬间幺好的那种,看上去杂乱无章,又透露出做事的干脆利落。

居然连老北京自己都接纳老北京炸鸡了,这可不得了。

▲金黄结实的老北京美式炸鸡*作者供图

在北京,炸鸡的历史是从1987年肯德基中国第一家店在前门开业开始的。1400平米的三层楼房,搞得整个京城的孩子们都心神不宁。

一只烤鸭也就10块钱上下,一块原味鸡就卖2块5,直到街头巷尾的小门脸里飘出了和洋快餐店里一样的香味,刚放学的小朋友凑近一看,店门口挂着美式炸鸡四个大字,炸鸡经历了第一次平民化。

▲第一家肯德基开业*xixik.com

考试得一百分才能吃的是肯德基,而遛弯就能吃的叫做“美式炸鸡”。实际上这么说来其实每个城市都有一部自己的炸鸡历史,来填补完整青少年们的油炸食品系统。

然后在和游戏机、漫画、打口盘一起构成了新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们的九零年代。

*Giphy.com

炸鸡的本土化如此光明正大,以至于乱按头衔都不会被本地人diss,这在食物的地图炮里实属少见。

或许是因为当年苏格兰人把自己用油烹饪鸡肉的习惯带到美国后,炸鸡的国界线已经在这个超级移民国家的文化对撞中被消化。

如今人们对于炸鸡,更在乎的是好不好吃,而不是正不正宗。

▲好吃就行!*搜狐

但在这一场浩大的炸鸡传播中,也有几只特立独行的鸡,一直在追求着自己的名声和尊严。在日本,它的名字就是唐扬炸鸡,你甚至还能找到一个叫做“日本唐扬协会”的机构。

*《四重奏》

都知道日本人爱吃炸物,但在这儿,油炸的世界是被唐扬、天妇罗、KATSU(かつ)三兄弟均分,谁也不能越界。

比如同样是炸一只虾,天妇罗用的一定是芝麻油,炸出来衣薄色轻,重视食物本身的味道,仿佛裹着轻纱的曼妙少女,身材欲隐欲现。

▲“轻纱曼妙”的炸天妇罗*搜狐

而关西炸串又叫“串KATSU”,跟炸猪排同属“KATSU”一支。衣厚而脆,老铺用的都是纯牛油炸制,一口下去油香迸发,必须得来点啤酒才能过瘾,就好像身处妈妈桑坐镇的大阪小酒吧,不喝不行。

▲关西炸串*新浪

所以,唐扬在靠什么跟其他两大势力挣得一席之地?秘密其实就在“表面”。

唐扬的炸法不调面糊,只裹薄薄一层小麦粉或淀粉。仅靠这一层的保护,就带着食物勇闯翻滚的油锅,迅速紧缩的表面保护住了食物内部的水份和鲜度,也让表面尽可能少的吸取油分。

*吃货研究所

这使它趁热吃时流得出丰富肉汁,即使晾凉以后也毫不油腻,反而凸显了肉本身的纤维感和调味。

不管出现在冷冷的车站便当里,还是商店街老爷爷自家的炸物店里,不论冷热,都是饱含酱油鲜味的软嫩肉质,被炸得紧实的表皮紧紧包裹。

*微博

简单概括即:每一种状态都好吃。非要给它一种形容的话,大概是善解人意的邻家女孩吧。

3.《孤独的美食家》里五郎叔曾经对着一块唐扬炸鸡说:“能做小菜,能当前菜,能变成零食,还能变成宵夜,我也想成为炸鸡一般的男人。”

*《孤独的美食家》

而日本人对炸鸡的热爱,多多少少也来自从童年开始建立起来的味觉潜意识。相比较必须下馆子才能吃得像样的天妇罗,和必须去老店才能吃得过瘾的KATSU。

唐扬系的炸物用自己家的一方小灶台就能炸好。仅需晚上稍稍忙碌一会儿,妈妈们就能炸出晚饭和第二天丈夫孩子们便当的分量。而对于小朋友来说,一座小山一样的炸鸡块,一边是切成三角的柠檬,这就是最喜欢在饭桌上看见的东西。

▲炸鸡配柠檬*微博

再往前翻一页,日本战后物资匮乏的时代,养鸡场作为战略部署大量兴建,国家倡导老百姓吃洋食吃肉食,而鸡肉则是普通人为数不多吃得起的肉食之一。

将鸡肉以这样简单好吃的做法处理好,放进家人的午饭里,妈妈们也可以安心的想:这样的便当孩子一定能吃完吧。

▲鸡肉便当*微博

4.今年奥斯卡获奖电影《绿皮书》里,没品的糙汉司机告诉后座的钢琴家,都到肯塔基州了,你一定得尝尝这的炸鸡。

观众朋友们恍然大悟,知道了原来肯塔基州才是炸鸡的故乡,回头必须得深刻批判一下哪些乱给自己按地名头衔的商家。

*《绿皮书》

电影看得肚子里馋虫闹事,散场后打开外卖软件,台式炸鸡、日式炸鸡、韩式炸鸡、老北京炸鸡……诶,哪个看着都想吃,刚才想说什么来着?

作者:alka

头图来自:作者供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