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学维修

 天天乐168 2019-05-08

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8期


0 引言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是指按照以最少维修资源消耗保持装备固有可靠性和安全行的原则,应用逻辑决断的方法确定装备预备性维修要求的过程。


1 以可靠性为中心理论的形成


1.1 传统的维修理念,需要有维修人员在工作现场随时应付可能发生的故障和由此引起的事故,对机器设备采用“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的事后维修。


1.2 1925年美国首先实行了预防性的定时维修,事先采取适当的维修活动,防患于未然,以预防故障和事故的发生,这种定时维修,在减少事故损失上明显优于“不坏不修,坏了才修”的事后维修,迅速传遍世界各地,在设备维修中占据了统治地位。定时维修观念认为,机件工作会磨损,磨损出故障,就会影响装备安全,各类装备应当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定期的检修,时间间隔越短,检修的次数越多,所维护的装备就越安全。


2 以可靠性为中心维修理论的发展


1959年,美国联合航空公司针对维修维护问题成立的专门维修指导小组对定期检修维修


效果提出质疑,经过深入研究发现并指出人们在以往的维修过程中通过控制定期的维修周期来提高装备完好率并没有科学的依据,装备的可靠性和定期的检修并无必然的直接联系,他们对机件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些机件在早期出现故障后,接着会出现均衡的故障率,但并没有出现耗损,大多数定期检修翻修对于装备的可靠性是没有意义的,没有科学依据来确定一个准确的检修时限,对于装备机件的频繁的检修可能造成故障的增加。


自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美国民航业创立的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理论以来,经历了怀疑、试验、肯定、推广的过程。


3 以可靠性为中心理论的主要内容


传统的维修理念认为,装备故障的发生与其使用时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当装备使用时间超过一定时限后,设备故障就会随之增多,每个设备在使用过程中都有个可以找到但不可以超过的拆修时限,到达这个时限就必须停止使用,对装备拆修的越频繁,越彻底,装备故障发生的几率也就越低,故障率曲线反映的是故障率随时间变化的宏观统计规律,曾普遍认为具有代表性的故障宏观统计规律是浴盆故障曲线的规律如图1所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