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读书笔记 第七十八回,

 江山携手 2019-05-08

王夫人先斩后奏,抄检大观园遣司棋,撵晴雯,逐戏子,事后才向贾母汇报,且编谎言说晴雯是女儿涝就叫她下去了,养好了也不准进来,贾母认为“我看她甚好······将来只他还可以给宝玉使唤得。谁知变了。”两人态度不一样,王夫人要将晴雯置于死地,其心尤可恶。接着王夫人又说了袭人很多好话。又与凤姐说了晴雯之事,谈到宝钗为何搬出大观园,凤姐心知肚明,喊来宝钗,宝钗说了一堆理由,凤姐、王夫人只好由了她。

宝玉从父亲那里回来后,一心惦记晴雯的死活,他从丫头的口中得知晴雯已死,内心十分悲痛,又听信了丫头谎言,说晴雯不是死了是去作芙蓉花神,这正合宝玉的心意,只想去灵前一拜,哪知她的哥嫂奉王夫人之命已抬往城外化人场去了,宝玉扑了个空,心情极其郁闷,又到黛玉、宝钗处,未见到人,无奈不忍悲感,垂头丧气回家。不料其父又要他去作诗,这是一首吊林四娘的诗,做成《姽婳词》。此段作诗其实与正文极不相关,好像强行插入的一段【作者连过渡的文字也不要,紧接着就让他撰写《芙蓉女儿诔》,这一切都显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通过诗来暗示诔文中所包含的政治寄托,或者行文上称之为前者为后者‘作引’。】(蔡义江《红楼梦诗词曲赋全解》)一个是贵族的姖妾,一个是受诬陷的女奴,放在一起作比较,很难令人理解,也可能是作者内心矛盾的交织。

《芙蓉女儿诔》是作者呕心沥血为受人陷害,含恨去世一个花季少女写下的悲情绝唱的悼词。也是对一群少女和包括宝玉(或者说是作者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综合描述以及他们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全文【宛转凄楚,字字皆泪;歌胜于文,直嗣楚响。】在行文上【开头一段叙述,用的是唐宋古文,中间的诔辭,是六朝以来四六骈俪文体,末尾的挽歌是用的《离骚》《招魂》《湘君》诸篇的楚人文体】(冯其庸《瓜饭楼重校评批红楼梦》)感情真挚,一字一涙,一句一咽,既有对姑娘人品的赞扬“金玉不足为其贵”“冰雪不足喻其洁”“星日不足喻其精”“花月不足喻其色”。又叙述了姑娘的不幸,惨遭陷害“花原自怯,岂耐狂飙;柳本多愁,何禁骤雨。偶遭蛊䘍之谗,虽抱膏盲之疚·······”特别是那悲凉的环境“连天衰草,岂独蒹葭,匝地悲声,无非蟋蟀······”与姑娘的命运紧连一体。《芙蓉女儿诔》就是作者为一个不幸姑娘鸣冤叫屈,它是一首悲歌,更是《红楼梦》的绝唱。

尽管大多数学者认为《芙蓉诔》是作者对一个不幸少女发出的内心的感叹,但有人指出他的毛病,如文字措辞不符合死者的身份,认为抬高了晴雯的身份,如“闺帏恨比长沙”“巾帼惨于羽野”等等。【在诔祭她的文字上,却无须这么铺张扬厉,以致失去其人的真实。】 (《四海红楼》李拓之《红楼梦的瑕疵》)如果从整体小说上,看这篇诔文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悲文。表面上写的是晴雯实际上也是写黛玉,黛玉死后用一种什么方式表示悼念,那是作者的另一种方法,绝不会再写一篇诔文。还有人在网上全盘否定《芙蓉女儿诔》,认为这是作者“夸耀学识,着意卖弄文字的书呈”。说晴雯是“一个四处树敌,劣迹斑斑的小太妹是一个“天怒人怨的女性人物”不值得去祭悼,这样评者,可以说没有读懂《红楼梦》。宝玉写这篇诔文,其意为了更多不幸的少女(包括黛玉在内)写赞歌,也是对她们悲惨命运的同情,更重要是对她们追求自由,反奴性的精神的赞扬。晴雯之所以得罪人多,无非是那阿谀奉承,心怀鬼胎的奴性强的人,如袭人和小红,晴雯的直言与刻薄,正是她刚强性格的表露。作者塑造了与自己思想共鸣人物,自然去用尽心意去赞美怀念她们。作者在全书中写了那么多诗,不可能千篇一律,不同的文体怎么能就是卖弄?这只能说是评者的一种偏见。《红楼梦》的内涵就是要人们看清这个世界是是非非,去体验人生的道路。谁对谁非,《红楼梦》里没有答案,读者要用你自己慧眼去识别,去解其中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