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看待《古文观止》的价值?

 燕山茶社 2019-05-08

'观止'一词出自《左传》:吴国公子季札在鲁国观赏周乐,至《韶》舞,说:'德至矣哉!大矣',认为已达到尽善尽美,无以复加,赞叹道:'观止矣。若有他乐,吾不敢请已!'

《古文观止》价值所在

一、启蒙性

《古文观止》风行一时,常被作为古代私塾及学堂的启蒙读本,几乎家家备一本。因入选之文语言精炼、短小精悍、琅琅上口,便于记诵。问世后的300多年里,《古文观止》成为最流行、通俗、广为人知、有影响力的青年首选普及性初学古文选本,一版再版,依旧经久不衰。至今影响巨大,地位难以动摇,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语文教材。也是一本真正的人生指南。文章的寓意之深厚,是做人做事的警示录,读后回味无穷,科举之人称之为启蒙之学。

二、查阅方便

本书以时代为经,以作家为纬编排,有论、赞、传、记、书、表、序、赋、诏、疏、碑志等多种体裁。描写了先秦至明末散文发展的大致轮廓和主要面貌。之前的古文选本,大多依据《文选》的体例,分类繁琐,常以条目为主线,阅读时很不简便。《古文观止》在体例方面改变前人按文体分类的习惯,将作者的各类文体的作品集粹于一处,阅读方便,查看快捷,使读者对清代之前的散文史认识清楚,印象深刻。

三、精彩评注

在文章中间或末尾,选者有一些夹批或尾批,用注释扫除诵读、理解古文的拦路石,对初学者理解文章有一定帮助;又能评论又能说透文章做法之妙。为阅读平添羽翼。

1、从文章句法和用字角度:例如欧阳修《醉翁亭记》评语:'通篇共享20个'也'字,逐层脱卸,逐步顿跌,句句是记山水,句句是记亭,句句是记太守,似散非散,似排非排,文家之创调也。'几句话就将文章散中有骈的风致描述出来了。

2、从身世人情角度:《史记·屈原列传》评:'史公作屈原传,其文便似《离骚》,婉雅凄怆,使人读之,不禁唏嘘欲绝。要之,穷愁著书,史公与屈子实有同心,宜其忧思唱叹,低回不置云。'一笔点透作者与传记主人公心灵的共鸣之处,感受其感人魅力所在。不仅有助读作用,其文字本身也清丽优美,带给人美的享受,使《古文观止》增添了不少魅力。

四、集大成者

1、选文:《古文观止》可谓'汇而集之','古文观止'意指文集所收录的文章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学习文言文至此观止矣。选文有不同风格、不同流派、不同题材。能包罗历代古文的精华选者。作者以犀利的视角在浩如烟海中撷采的最为价值、最具代表性的精美古文。以古文为正宗,以汉唐二代为多,以散文为主,兼顾骈韵二体,有长篇大论,有精短美文,收入骈文4篇,所选的文章反映出编者眼光的细致和周到。《古文观止》流传极广,影响极大,独树一帜,鲁迅先生将它和《昭明文选》看的同等重要,它是迄今为止对中华五千年历史的写作名篇较精的一本古文书。

2、博大精深:精选了《左传》、《国语》等中的精髓,还有汉、六朝、唐、宋、明代的名人名作、至理名言等,从多个角度展现出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蕴涵着丰富的历史知识,既有文学美意,哲理教化。

五、传世性

1、道德性:《古文观止》选文以传统文化的正统思想和伦理道德为衡量标准,体现了文以载道的社会功能和传统,尊礼、崇德、敬神、重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儒家思想是此书的突出特点。《古文观止》集中体现了知识分子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人们展现出古人的博大胸襟。

例如所选《左传》十九篇,皆贯穿崇礼尊德思想,以史事说明合礼则兴,失礼则亡。所谓'礼,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上事天,下事地,酋先祖而隆君'

2、至理名言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曰:'何陋之有?'

——唐·刘禹锡《陋室铭》

②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北宋·苏轼《前赤壁赋》借景说理,对宇宙人生感悟的文章。

③'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

④'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欧阳修在《醉翁亭记》勾勒出一幅太守仁政安民,以能使百姓快乐而快乐、与民同乐的图画;

⑤'一年而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

——王守仁在《像祠记》描述了古时舜以德化人。

《古文观止》可谓是'美者毕集,缺者无不备,讹者无不正,集古文之成者也,观止矣'!是文以载道的典范,代表文言文的最高水平,汇选了220篇历代文人墨客的名篇佳作影响至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