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赝品在拍卖市场为何这么吃香?

 仰韶国际快讯 2019-05-08

今天的中国已步人一个商业时代。这个时代,商业无孔不人无所不及,生活百货、服装首饰、珠宝玉石、书画陶瓷、电子产品,甚至是在教育教学中,商业总能及时跟进,大行其道,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层面留下足迹。商业的兴盛演绎了世俗的繁华,也促成了商业社会的混乱和无序。放眼我们周边,可谓鱼龙混杂、乱象丛生:创新与模仿同在,品牌与山寨并行,善意与谎言共存。一面是真品的天价攀升、欣欣向荣之态,一面是假货的恣意横行、无法无天之乱。

在真与假、利益与诚信的博弈间,孰明孰白、谁是谁非,其实这已不是一个需要讨论的问题,需要关注的应是另外一个话题一诚信。

无论是商业诚信,还是政府诚信,归根到底,还是人的诚信。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个人的生存压力反而要高于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这当然不是物质本身的问题,而是欲望的膨胀使然。追求更多、追求更好,似乎不是问题,然而,一旦为求目的而不择手段,诚信也就轻易地为生存所绑架。于此,我们并不想批判传统道德的滑坡云云,在又一个“3·15”消费者权益日来临之际,我们希望以一个小的切口来关注商业社会下关乎诚信的话题。

赝品帝国

2010年,“梅瓶”一词在收藏界可谓大名鼎鼎,到2011年末依然余波未了。所谓梅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盛酒容器,小口、短颈、丰肩、瘦底、圈足,以口小的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最早出现于唐代以元代景德镇青花梅瓶最为精湛,全称为“元青花装酒梅瓶”。

2007年6月24日,广州春拍中一对元青花云龙纹梅瓶以341万元成交,创下当时广东瓷器拍卖的最高价。国内最早开始炒的是明代青花装酒梅瓶。当时,一个云南人跑到景德镇专门订做了一批仿明梅瓶,再运到离泸州老窖不远的地方,将这些“古董”埋进土里,假称有人找到了万历年一个酒窖,领着台湾一个古玩商到四川“实地考察”,果然以假乱真,骗到了一大票。

其后,景德镇旁边的高安县一处工地又出土了一窖元青花梅瓶,大概有几十只,还有墓志铭。有心人立刻请各大瓷器作坊加班加点造梅瓶,一时间,梅瓶简直风摩亚洲收藏界,假货泛滥成灾。

2010年,仅浙江公安部门就根据举报收缴了几千只假古董梅瓶,梅瓶收藏热潮终于偃旗息鼓。应该说,梅瓶事件不能算是一出闹剧它恰恰反映着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最普遍的现象一赝品赝品的说法由来已久,但这几年,随着艺术品拍卖进入到资本时代,动辄上亿元的天价自然会引起吏多人的关注。

2010年6月,一幅标为徐悲鸿所作的油画《人体·蒋碧微女士》以7000多万元人民币拍出,2011年9月中句,中央美院油画系研修班第一届(1982-1984年)的10名同学共同联名发表声明,认定此画乃是他们班当时一名同学的课堂习作。本文由华南艺术品交易中心主任大宝 LG5252110 撰写。随后,包括陈丹青、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执行院长徐唯辛在内的艺术家,均明确否定了这幅“徐悲鸿的作品”。

然而,如此惊人的赝品事件在中国却既不空前,也不绝后。稍前的“金缕玉衣”造假风波更是让国人大跌眼镜:一个商人找来一堆玉片请人串成衣服,接着就被一群中国权威的文物专家们鉴定为价值24亿的文物,并以此贷款7亿人民币。

2011年6月,以齐白石画作的名义拍出4.25亿天价的《松柏高立图》也被广泛质疑。尽管“赝”出不穷,艺术品拍卖依旧火暴异常。2011年的国内艺术品春季拍卖会上,国内几大拍卖行中,保利迫近62亿元,嘉德超过53亿元,瀚海将近25亿元,匡时超过20亿元,成交额均创历史新高。但成交额步步增高的背后,充斥着赝品的争议和丑闻。这对艺术品或业内专家来说,可谓十足的反讽.

对此,圈内的多名从业者、研究者均表示,目前的文物字画拍卖市场,可以用“乱象丛生”“无法无天”两个词精确形容。知名学者吴树甚至说,中国收藏有三个“95%”—95%的收藏者收藏了95%的质品,95%的人赔钱。

矜贵的“高仿”

在中国,艺术品造假可谓历史悠久,工艺赝品可以追溯到周代。只是,古代赝品的作用却不全是负面的,它还具有传播功能。如传世的《兰亭序》不仅不是王羲之的原作,甚至不是王羲之的书风,但再多的争论也已变得无所谓了,其秀美书风既成事实地影响了中国书坛一千多年。但到今天,赝品现象只是为利为谋,制假门类无所不涉,真假愈来愈难辨。洛阳孟津县村民高水旺制作的高仿唐三彩俑,连国家级专家乃至仪器都分不清是真是假。故宫博物院和国家博物馆曾争相高价购买他仿制的北魏陶俑并视为真迹,高水旺因此还当选为中国文物学会理事,获得“河南省民间文化杰出传人”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在景德镇,也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即那些“高仿”者并不遮遮掩掩。他们认为,自己打开大门做高仿、卖高仿,赚的都是辛苦钱,并不骗人人,骗人的只是那些拍卖行、古玩店。

在景德镇,民间高人多了去了。市场热炒的各种古代瓷器,民间高手几乎都能形神兼备地复制出来,并且身价不菲。更要命的是他们对“仿造”的态度,不仅没有丝毫之尴尬,而且以矜贵自持。如今,景德镇做仿古瓷的有上千家,上档次的(即“高仿”)也有几十家,这些人术业有专攻,仿成化、仿宣德、仿元青花、仿洪武,个个都是水平很高的专业户。

缺失的诚信

事实上,不独书画作品有赝品,钱币、瓷陶、木制家具、生活用品,甚至学历都能造假。赝品在各个层面的疯狂渗透,足以让拥有几千年文明的古国深刻反思。

低成本,高利润,这是品产生的根本原因。有人就是看中了这一点,公然造假贩假。中国的法律缺乏对造假、卖假的监督和惩罚,造假贩假者要承担的法律成本很低,执行更难。因此,在巨大的利益面前,国人千百年来推崇的诚信”二字变得脆弱不堪。

赝品之所以泛滥,与有底线的公正的权威专家的缺位也息息相关。在鉴定这个掌握一件艺术品真伪话语权的群体里,一些所谓专家出于一己之利而丧失底线,完全沦为利益者的工具,也使得原本应该作为行业基础的鉴定体系,几乎成了整个行业最混乱的环节。

“金缕玉衣”的荒唐在于,几位国内鉴定行业的权威,仅在装着“金缕玉衣”的玻璃柜子外走了一趟,便鉴定为真,并给“文物”估价24亿元人民币。

据调查,当今从事古玩书画买卖的生意,利润已经远远超过了贩卖毒品。一件高仿的明清官窑,目前在景德镇的行价为2万至8万元,而在境内外拍卖公司拍出,成交价是出厂价的10-100倍。赝品的制造者们费尽心机,从制作、包装到宣传、炒作,不过再次印证了一个真理:有高额利润的地方就会有人铤而走险,甚至不惜造假。赝品的存在将艺术品抬到了空前繁荣的高度,也将艺术逼到了极其危险的地步。研究者估计,市场上真品和赝品的比例大概是二比八,而这最终会给艺术创作本身带来伤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