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章
发文工具
撰写
网文摘手
文档
视频
思维导图
随笔
相册
原创同步助手
其他工具
图片转文字
文件清理
AI助手
留言交流
施工环境、施工行为双透明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初期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采用智慧雄安规划设计CIM(城市全信息模型)平台,根据地理信息模型、数字信息模型、基础设施信息模型,选定建造地址。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用三维可视化的BIM(建筑信息模型)了解园区的空间位置、相关属性、数据信息、运营状态等信息,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实现园区管理的数字孪生。此外,还创新运用 IBMS(基于实时数据库的智能建筑管控平台),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李进保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用透明建造方案。在建造现场全方位布点,使得施工现场得到360度监控,并用实景模型或图片,真实反映现场的实际施工进度。这种可视化的施工进度便于建筑团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施工环境透明化。此外,基于实景模型打造大数据决策中心,做到施工工人、机器、材料等数据实时在线,施工行为透明化。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在初期进行规划和设计时,采用智慧雄安规划设计CIM(城市全信息模型)平台,根据地理信息模型、数字信息模型、基础设施信息模型,选定建造地址。
在施工建造过程中,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用三维可视化的BIM(建筑信息模型)了解园区的空间位置、相关属性、数据信息、运营状态等信息,进行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管理,实现园区管理的数字孪生。此外,还创新运用 IBMS(基于实时数据库的智能建筑管控平台),对建筑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数字化管理。
李进保介绍,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用透明建造方案。在建造现场全方位布点,使得施工现场得到360度监控,并用实景模型或图片,真实反映现场的实际施工进度。这种可视化的施工进度便于建筑团队的沟通与交流,从而使施工环境透明化。此外,基于实景模型打造大数据决策中心,做到施工工人、机器、材料等数据实时在线,施工行为透明化。
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以“雄安云”为基础框架,物联网为神经网络,构建全球领先的在线智慧园区。园区内部署了2万多个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这些设备能采集各类环境数据,以及人脸图像、声音等人体数据,从而使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环境数字化。在推动园区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的同时,建立健全大数据管理体系,让虚拟服务现实,使得园区内所有的人、物件、事件、建筑、道路、设施等,在数字世界都有虚拟映像,让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实现物理园区与虚拟园区的同生共长,形成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的微缩雏形。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以“雄安云”为基础框架,物联网为神经网络,构建全球领先的在线智慧园区。
园区内部署了2万多个物联网数据采集设备,这些设备能采集各类环境数据,以及人脸图像、声音等人体数据,从而使得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环境数字化。
在推动园区智能化应用服务实时可控的同时,建立健全大数据管理体系,让虚拟服务现实,使得园区内所有的人、物件、事件、建筑、道路、设施等,在数字世界都有虚拟映像,让信息可见、轨迹可循、状态可查,实现物理园区与虚拟园区的同生共长,形成雄安新区“数字孪生城市”的微缩雏形。
8大系统、自动检测、自动报警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综合管廊。崔利杰摄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创新融合BIM+IBMS+FM,实现了设备设施的可视化运维管理。BIM帮助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三维模型,FM(设备设施管理系统)通过冷热源监控、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电力监控、环境监控、智能照片、电梯运行系统监控、地下管廊监控8大系统,建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所有机电设备的数字档案,掌握设备的实时状况,分析运行工况。当设备出现故障报警时,IBMS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故障点,通知运维人员故障信息。同时通过BIM自动切换到报警设备的最佳查看视角,然后通过FM打开报警设备的参数窗口,维护人员可通过FM系统快速查看设备的历史记录。这样运维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设备进行诊断、维护,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可靠运营提供智能保障。基于BIM+GPS的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系统,能实现地下管廊的可视化运维,此外引入机器人自动巡检,可进行红外测温与故障报警,以及小型动物探测、有毒气体超限报警、温湿度超限报警、检测及数据报表分析。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创新融合BIM+IBMS+FM,实现了设备设施的可视化运维管理。
BIM帮助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三维模型,FM(设备设施管理系统)通过冷热源监控、空调监控、给排水监控、电力监控、环境监控、智能照片、电梯运行系统监控、地下管廊监控8大系统,建立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所有机电设备的数字档案,掌握设备的实时状况,分析运行工况。
当设备出现故障报警时,IBMS系统会自动检测到故障点,通知运维人员故障信息。同时通过BIM自动切换到报警设备的最佳查看视角,然后通过FM打开报警设备的参数窗口,维护人员可通过FM系统快速查看设备的历史记录。这样运维人员可以在第一时间对故障设备进行诊断、维护,为雄安市民服务中心的可靠运营提供智能保障。
基于BIM+GPS的地下综合管廊运维系统,能实现地下管廊的可视化运维,此外引入机器人自动巡检,可进行红外测温与故障报警,以及小型动物探测、有毒气体超限报警、温湿度超限报警、检测及数据报表分析。
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
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可以做到对园区冷、热、电等综合能源的全景监测,为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建立了数据基础。基于全景数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取暖冷热一体化供应系统,灵活采用“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模式,以浅层地温能作为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替代能源,并组合利用雨污水低温热能系统及夜间蓄暖蓄冷的双蓄能系统,大大提高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能源利用效率。李进保解释,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常温层)其温度将保持恒定,井水冬暖夏凉就是这个原理。例如,冬天将地上水流到常温层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到地上,能比直接加热地上水更节能。此外,为了提高每个入驻单位和个人的节能意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能耗公示制度,对能源进行精细化管理。
基于物联网感知技术,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可以做到对园区冷、热、电等综合能源的全景监测,为精细化的能源管理建立了数据基础。
基于全景数据,雄安市民服务中心采取暖冷热一体化供应系统,灵活采用“浅层地温能+再生水源+冷热双蓄”模式,以浅层地温能作为冬季供暖、夏季供冷的替代能源,并组合利用雨污水低温热能系统及夜间蓄暖蓄冷的双蓄能系统,大大提高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能源利用效率。
李进保解释,从地表向下到达一定深度(常温层)其温度将保持恒定,井水冬暖夏凉就是这个原理。例如,冬天将地上水流到常温层进行热量交换后再回到地上,能比直接加热地上水更节能。
此外,为了提高每个入驻单位和个人的节能意识,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能耗公示制度,对能源进行精细化管理。
智慧化生活初见端倪
会议室门口设有智能化装置。崔利杰摄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1+2+N”个人数据账户智能服务体系,即单一雄安身份ID,面部识别、声纹识别两项生物识别技术,N项智慧应用,人脸自助通行,实现园区无卡化。这些智能服务,不仅为入驻者体验各种应用场景创造便利,更让智能化生活初见端倪。智慧出行。园区内投入无人小巴运营,基于物联网、视频分析、设施控制、移动支付技术和诚信体系实现无感停车; 打造智慧公交,为用户提供公交线路换乘查询,到站时间和到站距离查询,以地图模式显示整条实时交通路线的通行状况和车辆位置,缓解用户候车焦虑,节省候车时间,共同形成绿色、高效的智慧出行体系。设置无障碍人士服务点。智能会议。企业与机构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会议室预订及增值服务预订,当会议室预订完成后,参会者可通过会议短信密码或人脸识别进入会议室。会议室门口安置显示器,可查询会议信息,参会者可通过二维码在客户端进行签到。在会议室内,无线投屏可实现跨地域、跨空间、多屏幕内容同时投放,智能会议记录可以实时记录会议内容并在会议结束后发给参会人,实现高效快捷的会议体验。
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立了“1+2+N”个人数据账户智能服务体系,即单一雄安身份ID,面部识别、声纹识别两项生物识别技术,N项智慧应用,人脸自助通行,实现园区无卡化。这些智能服务,不仅为入驻者体验各种应用场景创造便利,更让智能化生活初见端倪。
智慧出行。园区内投入无人小巴运营,基于物联网、视频分析、设施控制、移动支付技术和诚信体系实现无感停车; 打造智慧公交,为用户提供公交线路换乘查询,到站时间和到站距离查询,以地图模式显示整条实时交通路线的通行状况和车辆位置,缓解用户候车焦虑,节省候车时间,共同形成绿色、高效的智慧出行体系。设置无障碍人士服务点。
智能会议。企业与机构可通过手机客户端进行会议室预订及增值服务预订,当会议室预订完成后,参会者可通过会议短信密码或人脸识别进入会议室。会议室门口安置显示器,可查询会议信息,参会者可通过二维码在客户端进行签到。在会议室内,无线投屏可实现跨地域、跨空间、多屏幕内容同时投放,智能会议记录可以实时记录会议内容并在会议结束后发给参会人,实现高效快捷的会议体验。
公共服务。利用机器学习数学人脸的检测、分析和比对,毫秒级快速完成身份判断及证件和人像比对,实现无停留快速通行,也就是俗称的“刷脸通行”。通过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与导航技术,实现访客自助接待与导航,提升市民满意度。此外还有AI机器人送货的智慧邮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智能导航等服务。未来酒店。基于人脸识别、信用认知,实现自助入住。酒店每个客房设置人脸识别门禁,无需房卡可直接通过人脸识别进入房间。进入客房后人感开关将自动开启灯光等设备,并结合内外部环境自动调节空调参数。未来还将提供机器人酒店送餐、送毛巾牙刷服务。环境服务。通过实施检测会议室、办公区域、园区室外的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PM2.5浓度数据,对空气进行自助治理。例如,如果某会议室的参加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检测超标,则会自动调节空调新风末端电动风阀,促进新鲜空气的进入,提升环境安全舒适度。
公共服务。利用机器学习数学人脸的检测、分析和比对,毫秒级快速完成身份判断及证件和人像比对,实现无停留快速通行,也就是俗称的“刷脸通行”。通过人工智能人脸识别与导航技术,实现访客自助接待与导航,提升市民满意度。此外还有AI机器人送货的智慧邮局,为残障人士设计的无障碍通道、智能导航等服务。
未来酒店。基于人脸识别、信用认知,实现自助入住。酒店每个客房设置人脸识别门禁,无需房卡可直接通过人脸识别进入房间。进入客房后人感开关将自动开启灯光等设备,并结合内外部环境自动调节空调参数。未来还将提供机器人酒店送餐、送毛巾牙刷服务。
环境服务。通过实施检测会议室、办公区域、园区室外的环境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PM2.5浓度数据,对空气进行自助治理。例如,如果某会议室的参加人数较多,二氧化碳检测超标,则会自动调节空调新风末端电动风阀,促进新鲜空气的进入,提升环境安全舒适度。
来自: 老K1pek8eob87e > 《待分类》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苏州工业园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首块底板顺利浇筑完成
苏州工业园区市民服务中心项目首块底板顺利浇筑完成。为追赶疫情影响耽误的进度,项目部多次组织召开推进会,讨论施工方案,做好资源调...
我国装配式未来正在到来,解析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运用30多项新技术!
我国装配式未来正在到来,解析雄安市民服务中心建设运用30多项新技术!4. 装配式建筑质量追溯平台。采用二维码标识或RFID技术采集装配式...
案例说第1期:装配率超70%的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是如何建造的?
在雄安新区管委会、雄安集团的坚强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在设计院以及相关单位的大力协助与配合下,中建联合体发挥中建智慧,提供中建方案...
堡镇创城活动的新亮点
堡镇创城活动的新亮点。位于堡镇向阳路南,石岛路以东的占地37839平米的堡镇市民公园,是2012年6月竣工的开放式市民社区公园。据市民公园负责人俞国斌介绍,开园以来,公园只配备2名绿化工和2名保洁工...
BIM设计丨BIM技术在钢筋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BIM设计丨BIM技术在钢筋工程施工中的应用。本期我们一起来通过图示的方式,详解问题的七大门禁场景接线示意图。一、玻璃门磁力锁安装示...
解读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使智慧园区落地
解读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使智慧园区落地。地理环境的智能化是实体园区与智慧园区同步建设的过程,传统园区只需解决基础设施的问题,而...
智能建筑未来发展方向的五大关键词
据统计,当下智能建筑领域流行五大热门关键词:智慧建筑、BIM、IBMS、智慧园区、绿色建筑,让我们去了解一下。智慧建筑:建筑开始有“智商”点评:智慧建筑不能简单看作是智能建筑的升级版,而是建筑自...
【壹分享】是不是安全管理亮点你说了算——第1期
项目部结合现场实际,依据局《住宅工程精益建造实施指南2.0》从“设计优化”“工艺优化”“措施优化”三方面对项目一体化施工进行深入策...
智慧工地——让施工现场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
智慧工地——让施工现场更智能、更高效、更绿色智慧工地是指运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维设计平台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确设计和施工模拟,围绕...
微信扫码,在手机上查看选中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