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纪是属于咖啡馆的一百年。”自欧洲首家咖啡馆于1647年在水城威尼斯开张以来,它就以燎原之势在欧洲各大都市涌现。可以说,从十七世纪开始,咖啡馆塑造了欧洲的城市生活:它不仅提供醇香的“魔汤”,更汇集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新闻,你可以约上好友在咖啡馆群聊,也可一个人在这里独享阅读时光;而咖啡馆也不仅是公共阅览室,这里还会定期举办古董拍卖会,当你在一楼品过一杯卡布之后,便可到二楼去看拍品预览;当然,假如你已然慵懒,不愿爬楼,那么一楼也有舞台,你可以就这么在沙发上一摊,然后边喝咖啡边看戏;一小杯Espresso过后,忽如一夜兴致来,你当然也可以自己蹦到舞池里high;假如诸如此类都无法撩拨起您的兴趣,那么您还可以登上三楼,那里早已支起了台球桌,正等您揭“杆”而起一扫即空;这里除了没有麻将,无论玩什么您都能棋逢对手……这就是欧洲的咖啡馆——在这里,喝咖啡从来就不只是喝一杯咖啡——这里不仅是知识分子的俱乐部,更是一座“市民的忘忧宫”。 ▲ 油画《在咖啡馆里》(约1808) 法国画家L.-L. Boilly 作 ▲ 油画《塞维利亚的布泽洛咖啡馆》(十九世纪下半叶) 比利时自然主义画家C. E. Meunier 作 ▲ 定期举办古董拍卖会的欧洲咖啡馆 ▲ 建于1888年的慕尼黑Luitpold咖啡馆,设有15张台球桌 这座宫殿的基石来自十五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咖啡原产于非洲埃塞俄比亚,阿拉伯人扩张时把咖啡带出了非洲,并在医书中明确记录了咖啡的提神功能——这种神奇的豆子可以帮助穆斯林们夜间不打瞌睡,从而不耽误祷告。 ▲ 水彩画《埃及咖啡馆》(十九世纪) 英国画家大卫·罗伯兹 作 后来,在亚丁港、麦加或麦地那的广场上开始出现“咖啡摊”,人们围在一起,边喝咖啡边下棋。这种名为“摩卡亚”(Mokeijas)的原始小咖啡馆逐渐蔓延到阿拉伯各地,从1550年开始,咖啡馆遍布大小车站候车室,它们不仅为旅人提供提神解乏的“魔汤”,还为朝圣者提供住宿。此后,一发而不可收,咖啡馆文化从阿拉伯半岛一直传到了埃及。 ▲ 油画《咖啡馆中的土耳其人》(约1855) 德国浪漫派画家卡尔·施皮茨韦格 作 现藏于慕尼黑沙克美术馆 在奥斯曼土耳其征服埃及之后,1554年,伊斯坦布尔出现了咖啡馆,经常光顾这里的除文人墨客之外,更有法官、军官乃至苏菲派托钵僧。从一开始,咖啡馆就为社会中扮演不同功能角色的人们提供了一个相遇相知、会谈游戏的宽容之所,在这里大家都是和而不同的“咖啡君子”。 ▲ 水彩画《伊斯坦布尔咖啡馆》(十九世纪中叶) 马耳他画家A. Preziosi 作 1647年,欧洲第一家咖啡馆在威尼斯开张。那么,咖啡馆文化是如何来到威尼斯的呢?请听下回分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