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海派旗袍的艺韵

 老有所不为 2019-05-08

海派旗袍的制作技艺是中国传统服饰工艺的精华之一,在中国服装工艺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独特的设计思想和精妙的制作技艺造就了灵动美妙的海派旗袍。镶、嵌、滚、宕、盘、贴、绣、绘、钉等工艺为海派旗袍的主要工艺构成,它们继承与发扬了中国传统制衣工艺的精髓。

深绿软缎素花旗袍

“镶”指镶边工艺,指制作旗袍时在衣襟、领口等边缘拼接上另外裁剪的一条或一块质料;

“嵌”指嵌线或嵌条工艺,制作时将长条面料对折,两边抛光,然后制成嵌线或嵌条缝在两片衣缝之间;

“滚”指滚边工艺。制作时将布条斜裁制成滚条,然后将滚条在旗袍的袖口或领口包边抛光;

“宕”指宕条工艺,制作旗袍时先作好宕条,然后在旗袍的边缘缝接上各种窄长的宕条,宕条工艺使旗袍线条灵动、气韵流畅。镶、嵌、滚、宕 的运用既增加了旗袍边缘的牢度,又增添了整体的美观,而且可以自由组合,一滚一嵌、两滚两嵌、一滚一嵌一宕……层出不穷的组合,让旗袍的制作技艺变得奇妙而神秘。

“盘”指盘纽工艺,制作盘纽时首先剪出布条,两边折光,用编结技艺把布条盘结成花型。旗袍领口的盘纽位置明显,既有实用的系结功能又有装饰功能,因此盘纽的数量、造型、色彩都需与旗袍的整体造型协调统一。经过工艺师的精心设计和制作,盘纽的造型变化层出不穷,钉缀在身上,具有画龙点睛的之妙。

“绣”指刺绣工艺,将传统花卉、几何图案、吉祥纹样彩绣于旗袍上,这种传统的工艺为旗袍增添了古老的东方韵味。


“贴”指贴制工艺,制作时用颜色相近的面料,挖制成云头、花卉等形状,缝制在旗袍的领口、前襟、下摆等部位,增添旗袍高贵典雅的气韵。

“绘”指绘制工艺,是采用工笔、泼墨等绘画技法在旗袍上绘画。通过画笔渲染的人物、山水、花卉,将旗袍装点成美轮美奂的艺术精品。

“钉”指钉制工艺,是将珠片、花边等装饰物,由手工一针一线钉制在旗袍上,增加了旗袍的立体灵动之感。

四十年代的旗袍

一件旗袍的制作,往往需要工艺的制作者一人运用“镶、嵌、滚、宕 、盘、贴、绣、绘、钉”的整套工艺,从而保证旗袍气韵流畅与风格统一。

翠色真丝蝶恋花刺绣旗袍

海派旗袍的裁剪和造型特点则受西方服装立体造型的影响,使衣身在造型上由平面构成形式转变为立体构成形式。从正面看,肩宽、收腰和宽下摆,构成“X”形;从侧面看,高胸翘臀形成“S”。 东方女性细腰削肩的特点在不经意中以天然的方式体现出来。

白底印花化纤旗袍

黑底撒花薄呢旗袍

明黄织锦旗袍

融合刺绣和手绘工艺的旗袍

海派旗袍突破了中国妇女传统服装的保守拘谨和宽衣博袖,吸取欧美流行时装的元素,将旗袍缩短长度,装上领衬,收紧腰身,用合体适度的款式,第一次把东方女性细致动人的曲线展示出来。中西合璧的款式、精良细致的装饰、流畅曼妙的曲线、高贵典雅的气韵,把海派旗袍的风姿永久地定格在中国近代史的记忆之中。

(图文来源:《上海工艺美术》杂志2012年第三期 作者:周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