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

 岐黄之路520 2019-05-08


真武汤加味治疗慢性肾衰竭

患者,男,77岁。2009年5月3日入院。

主诉:反复胸闷气促4个月,加重伴尿量减少、恶心呕吐1周。

既往史: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10余年,糖尿病肾病5年。患者半年前因前间壁心肌梗死,曾住院治疗,发现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

近1周来,患者胸闷加重,尿量减少,恶心呕吐,大便困难,夜间阵发性呼吸因难。

体格检查:体温37℃,心率45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65/80mmHg;

半卧位,呼吸急促,口唇发绀,颜面肢体水肿(+++),颈静脉怒张;

心浊音界扩大,心音强,心尖区可闻及Ⅲ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双下肺呼吸音消失,叩诊呈浊音,两肺均可闻及湿啰音;

腹部膨隆,移动性浊音(++);

双肾区叩痛弱阳性;下肢水肿(++);

神经系统检査(一)。

B超检査: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双肾萎缩,心界扩大。

X线胸片:右下肺纹理模糊,心影扩大。

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动过缓(心率42次/min),左前束支阻滞,一度房室阻滞,V₃、V₄导联异常Q波,部分T波改变。

血常规:Hb 80g/L。肝功能正常,血浆白蛋白 35.2g/L。

肾功能:血肌酐438μmol/L,尿素氮22.27 mmol/L。内生肌酐清除率6.81%。24小时尿蛋白2.8g/L。

尿常规:蛋白质(++)。

入院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糖尿病肾病、肺部感染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发作、心动过缓。

入院后:即予抗感染、利尿、降压、控制血糖、纠正酸中毒、吸氧等多种措施。

入院第2日:患者病情进一步加重,尿少,面色黧黑,彻夜端坐呼吸,腹隆而下肢水肿,咳嗽,咳吐白色泡沫痰,时呕哕,大便不下。

舌脉:舌质淡白、舌体胖大,舌苔白而润滑、中根部苔厚腻、微黄,脉沉、迟、结代。

心电监护:心率38~42次/min。

急邀心内科会诊,建议安装心脏起搏器,并透析治疗。但是患者拒绝以上治疗方案。

为确立下一步治疗方案,组织全科讨论。


医师A认为,想者目前的病情可以概括为两个主要方面,一是心血管方面,包括高血压、冠心病、心力衰竭,而且又出现了严重的心动过缓,导致循环血量的进一步下降。

二是肾衰竭,致滤过和排泄障碍,引起尿量的减少。两者互为影响,更加剧了心、肾功能的衰竭。

从中医角度分析,前者是心阳不足,心主血脉的功能障碍,所以出现舌质淡白而舌体胖大,舌苔白而润滑,脉沉迟结代。

可以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后者是肾阳衰败,主水无权,水停为饮,饮邪肆逆,逆心肺、犯胃肠、溢肌肤,所以出现气急、咳嗽、吐白色泡沫痰、时呕哕,以及腹膨、肢肿、便秘等症状。治疗可以用温脾汤。


医师B认为,温脾汤虽能温补脾肾而攻下寒积,但此患者之大便不下之因,却是阳衰饮停、气机受阻,而非热毒内积,也不是饮邪化热。

所以不宜用大黄之苦寒攻下,否则极易导致阳由衰而转脱。

张景岳有“元气虚极者,不可泄”之诫。因此,不主张使用温脾汤,而建议使用真武汤,加半夏、车前子、葶苈子。


医师C认为,以上两位医师的意见在心、肾阳虚这一点上是一致的,分歧在该不该使用大黄这一点上。

虽然元气虚衰者不宜泄下,但如果在温阳扶元的基础上,适当加用一些通下药物也是可以的,特别是在具备邪毒阻滞、腑气不通的情况下,若能适时通下,常可使病情改观。

新加黄龙汤、温脾汤就是这方面很好的例证,如在给患者口服扶元和胃、化痰降逆中药的基础上,再辅以含大黄制剂的中药保留灌肠,既扶正、又祛邪。


医师D认为,通过上面的讨论,大家确认患者具有心肾阳气虚衰这一基本病机,但在对于不大便的处理上,尚存分歧。

一种意见认为,是邪毒积聚,需要攻下,但是在温阳扶元前提下的适度通下,这样有助于病情改善。

另一种则认为,此时的不大便仅仅是机体阳气虚衰、饮邪停留而引起的气机阻滞,无须攻下,只需要温补心肾阳气,通阳化饮,则腑气可通。


本人同意后一种意见,患者虽不大便,但无所苦,再观患者虽腹膨隆,但按之柔软,若联系到患者这一个多星期以来进食甚少,即或少许进食,也大多因恶心、呕吐而出,无宿食可积。

其次是患者的舌象滑润而不腻不厚,亦非有积之象。

第三,患者的脉象也不支持有积。因此,不支持使用大黄,也不同意用灌肠法。患者目前不能平卧,灌肠操作难度较大,况且又会增加腹腔压力,更不利于纠正心力衰竭。

具体方药可用真武汤加人参、肉桂,一方面加强扶元补气之カ,另一方面还可增强通阳化饮之力。

根据讨论结果辨证处方如下:

辨证:心肾阳气衰败、三焦气化失司,饮邪凌心犯肺、逆胃溢肤。

处方:【真武汤加味】。

制附子(先煎1小时)30克,白术12克,茯苓30克,生姜10克,白芍10克,汉防己15克,车前子(包煎)60克,法半夏12克,生晒参10克,桂枝10克,肉桂粉(冲服)3克。

每日1剂,水煎分服2次。

其余西医治疗同前。

服药2日后,患者心率增加到50次/min。

服药4剂后,心率增快至60次/min左右,尿量增多,水肿减退。

此后以真武汤、温脾汤,或六君子汤、苓桂术甘汤加减化裁,调理半个月,患者血压稳定在140/86mmHg左右,心率稳定在60次/min左右,心包、胸腔、腹腔积液基本消失,已能平卧。

5月23日:查血肌酐406 μmol/L。

患者于5月24日出院。每月随访1次,至2009年10月,病情稳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