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45岁。腰痛活动障碍,伴左下肢放射痛2个月,加重3日。 患者因劳累受寒后,病发腰及左下肢疼痛,日常活动明显受阻,劳累则剧,得热可缓。 于半个月前曾在某医院住院12日,经检査提示:L₅~S₁椎间盘左后突出、左侧硬膜囊消失、左侧神经根受压,排除强直性脊椎炎,第3腰椎横突综合征等病。 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给服地巴唑、双氯芬酸钠等并输液(具体不详),稍有好转。腰痛不可俯仰,伴左小腿酸痛麻木,不能久坐,劳累则剧,卧床、热敷稍能缓解。 神清合作,饮食可,寐欠安,二便调。 L₅~S₁左侧椎体旁明显压痛、叩击痛,左直腿抬高试验(+),左跟腱反射减弱。 嘱其停服西药,用卧位骨盆牵引,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30分钟,7日为1个疗程。 同时,口服汤药。 舌脉:舌淡苔白,脉弦细。 处方:【乌头汤加减】。 麻黄9克,白芍45克,黄芪10克,制川乌(另包先煎)8克,当归12克,独活15克,牛膝18克,桑寄生12克,续断15克,甘草5克。 每日1剂,水煎分2次餐后服。 服药3剂后,腰及下肢疼痛减轻,活动好转。 7日后明显好转。 继以上法治疗5日,诸症消失。 嘱其回家后卧硬板床休息,并以上方7剂加以巩固。 3个月后随访,自诉无反复。 按: 按目前西医观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因为机械压迫,化学刺激,自身免疫刺激等,其病机则尚有所争论。 中医则认为,此病乃因风寒湿邪,劳累外伤所致,或是其中几者合而为害,病机不离于经络痹阻,气血阻滞,肝肾亏虚等几方面,统属于痹症和伤筋的范畴。 其治疗分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后者因风险及远期效果欠佳等因素患者往往难于接受,故前者较为常用。 牵引结合中药治疗的疗效是肯定的,痊愈率明显高于西药治疗,而且缩短了疗程。 其原因是,祛风散寒、行气活血、温阳补肾的中药对突出椎间盘及其邻近组织的充血水肿起到了消炎消肿的作用,从而较快解除了病灶部的粘连,促进了椎间盘的回纳; 同时此类中药可能对椎间盘回纳后逐步稳定愈合及机体的自身修复都存在一定的促进作用。 传统的牵引治疗可以拉宽椎间隙,缓解压迫,回纳髓核,促进炎症消退,解除肌肉痉挛。 中药与其结合治疗时,两者之间得以充分互补,故加快了疾病的痊愈。 本例患者体虚受寒,劳累发病,系痹症中之痛痹,以消炎镇痛之类的西药未能取得较佳疗效。 今以乌头汤治之,麻黄通阳,出汗散邪而开痹着,乌头祛寒而燥风湿,芍药收阴,黄芪、甘草固表培中,使痹着开而病自愈。 另重用白芍缓急止痛,并制乌头之毒,兼以牛膝、续断、桑寄生祛瘀通经,补肝肾,强筋骨,当归养血活血,再配合腰椎牵引,故而痹痛渐除,经络渐通。继以强筋补肾,活血通经之品,可有效地促进椎间盘的修复并进一步稳定疗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