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钢琴教师不从表演方面来提高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

 枣庄手风琴老师 2019-05-09

浅议钢琴教学中的范奏

导读:范奏在钢琴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充分认识范奏的重要性,科学区分并选择范奏类型,正确掌握范奏方法,适当进行范奏教学,是提高钢琴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前苏联钢琴家、钢琴教育家涅高兹认为:“钢琴教师不从表演方面来提高自己,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一个严重的疏忽,它会给教学工作带来损失……给自己的学生作出精彩的示范,哪怕只是课上教到的那些小型乐曲,也会使教学效果提高很多。”

 音乐是最能直接打动人的内在情感的艺术。演奏家通过指下的钢琴弹奏出一段段优美动听的旋律,不管是音乐会上钢琴演奏家的精彩表演,还是钢琴教学中的示范弹奏,它有嘟是一种艺术,能够让欣赏者最直观、最形象地感受音乐。因此,在钢琴教学中,灵活运用示范演奏的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所谓范奏,就是教师用示范演奏的方法,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引导学生将正确的概念与实际音响、感觉、动作结合起来进行理解和认识。范奏常常与讲授法和讨论法结合使用。教师用自己的演奏来说明问题,提供答案。范奏教学并不是让学生单纯地模仿,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更深人、确切地理解教师所要教授的内容,并通过教师范奏达到最佳效某。

1

科学选择范奏的类型

 关于范奏的几种不同类型。由于教学目的和任务的不同,范奏常常是内容丰富且形式多样的。应依据教学具体内容的实际需要,科学地区分并选择范奏的不同类型。

(一)整曲范奏

 整曲范奏使学生对乐曲性质乐曲特点产生完整的视听直觉印象。如丁善德的儿童钢琴组曲之一《郊外去》,这是一首带再现的三部曲式,结构图式为A+B+A。从第一部分开始,双手连贯的上行乐句,像春风拂面,令人舒畅。随后由跳音、小连线组成的乐句与左手伴奏相呼应,形象的反映了儿童欢呼雀跃,奔跑玩耍,快乐顽皮的景象。这部分是由环境、心境的描述转人生动形象的人物动态的刻画。范奏时特别注意运用不同的触键法。对开始部分的连奏侧重于指端触键面积大一些,双臂动作协调,多用大臂的力量连带。对其后的小连线弹奏,指尖要主动,动作敏锐,腕部灵活,大臂的动作相对少一些。乐曲第二部分由儿童玩耍、打闹的景象转人欢庆、热烈的场面。其中双手轮奏的和弦具有锣鼓点的节奏特点。在经过一个调性转换后,将儿童共庆欢腾的气氛推向高潮。这部分里具有典型弹奏特点的是和弦的轮奏。范奏时,必须动作贴切,要领突出,强调手架子的稳固、腕部的韧性及大臂的挥动。第二部分结束时的渐弱,表现了儿童在欢闹中逐渐平静下来。乐曲最后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完全再现。整曲范奏,可以完整准确的展现作品内涵中阳光明媚、春风和煦、儿童欢快嬉戏的情景及其弹奏技术上的要领、特点,使学生全面了解并迅速熟悉作品,为技术练习确立鲜活的目标和明确的方向,以便加速曲目学习进程。一般来说,针对新的技术课题,学习新曲目或布置课后练习作业时,应对曲目做整曲范奏。技能教学区.别于理论学科教学的一个明显之处,在于绝不能只是“述而不做”。在这里,示范性弹奏往往比单纯口头点拨讲解具有更加直接显著的促进教学的功效。

(二)局部范奏

 局部范奏指某一乐段、乐句甚至乐音的范奏。这是最常用的范奏手法,尤其适用于作品技术特点有较多雷同或重复的段落。如学习莫什科夫斯基《钢琴巧技练习曲》oP.72No.l,一开始右手快速流利、连贯清晰的跑动,左手坚定有力的和弦与八度,构成明确的技术课题。其后全曲很多片断中都存在着这种技术特点。针对这种共同的特性,教师仅范奏前4至8个小节即可,集中明确技术要领和弹奏要求,以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局部范奏,还常用于展示乐曲的曲式结构、和声布局特点,帮助学生分析掌握曲谱。如克列门蒂《小奏鸣曲》Op.36N0.3,局部范奏呈示部第一、二主题。两主题对比鲜明,第一主题号角般的旋律坚定有力,范奏时强调右手指的力度,左手伴奏平稳连贯。第二主题在属调上进行,细腻优美抒情,范奏要准确把握手指的连线和跳音弹奏的控制力,用以强调对比。呈示部的两个主题之后,接着范奏再现部的第一主题和第二主题。这时由于第二主题是在主调上进行,与呈示部第二主题形成调性变换的对比。运用这种局部范奏手法,强化巩固学生对奏呜曲曲式结构等技术特点的认识。

(三)技支术难点范奏

 技支术难点范奏用与克服作品中的技术难点障碍,解惑释疑,化难为易,理顺曲目学习的思路。曲目学习中难免遇到困惑、疑问。而技能学习的难点又常常是因人而异的。像乐句的划分,连线的弹法,力度关系处理,以及不同节奏型、旋律表现、声部划分等重点难点片断。诸如此类的常见问题,都可以从教师的范奏中找到解决的答案或得到必要的启示。从技术角度看,对需要快速弹奏的难度较大的段落、对范奏变化复杂,音符密集较难掌握的乐句及装饰音、颤音等技能本身过程较复杂的,则可分解为几个层次、部分或步骤,分别加以范奏。如莫扎特作品中的旋律、海顿作品中的节奏、贝多芬作品中的和弦,都可在范奏时放慢弹奏速度,以便于学生理解。尔后由慢速过渡到作品原速,逐步加以掌握。有时候,对难以把握要点的地方,甚至可用夸张性的动作幅度范奏。有时还可故意渲染错误,运用比较的手法,吸引学生注意力,使之在辨别中更易领会并尽快掌握弹奏技术要领。

2

准确把握范奏契机

 不同的范奏类型对钢琴教学起着不同的作用,但目的只有一个,就是使学生尽快地、较好地掌握乐曲的技术要领和弹奏要求。那么,在钢琴教学中,何时做何种范奏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增强教学效果,这就要很好地把握范奏契机。作为教师,一定要根据授课内容和学生的接受能力,灵活地组织、安排范奏。

 首先,要想有一个完整、良好的范奏,教师就要做充分的课前准备,做到懂、透、化三个层次:懂―就是对作品的基本思想概念都弄清楚,有把握;透―要求透彻了解作品的曲式结构、技巧重点、技术难点和关键;化―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和作品内容的思想性、科学性溶化在一起。然后再对范奏进行精心设计、安排,必须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对乐曲的范奏内容、范奏类型和范奏契机,都要做到胸有成竹。

 其次,范奏应适时、适量,并不是越多范奏就越好。有的教师在教学法中过多重复范奏、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局限在模仿上,这样的教学毫无效果。作为教师,在做好充分的备课以后,针对不同类型的范奏内容,充分把握好时机,紧密配合教学并把握好适当的范奏范围,点到为止。这样才能更好地应用范奏这一手段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再次,教师在进行范奏时,要以发张学生探索能力为主要目标来教学,充分引起学生对学习本身的兴趣,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起所以然,注重培养和发现学生的音乐个性。要使学生明确范奏的目的和要求及相关的要领,在范奏过程中及时配一讲解、谈话或进行适当的讨论,使学生通过听范奏。清楚意识到范奏的目的,了解正确的实际的音响。充分利用范奏来发展学生的音乐想象力和音乐听辨力,同时,还要防止学生生搬硬套的模仿,使学生养成积极主动的学习习惯。

 总之,范奏是一种极富创造性的教学活动。钢琴教师运用娴熟的范奏艺术,将为钢琴学生的所学材料提供良好的范本,树立起令人信服并着意追求的学习目标和榜样。长期处于范奏的艺术环境熏陶之中,钢琴学生在音乐艺术修养、对知识的理解应用能力和学习进度等方面,所具有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应该说,范奏作为一种常用的重要教学手段,不仅直接作用于钢琴教学效果,范奏的水平还能反映出钢琴教师的学术功底、经验积累与教学能力。常言道,“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每一位钢琴教师都应当恰当地选择和创造性地运用范奏的艺术,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丰富发展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水平。

勃拉姆斯生日快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