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60830问答01|遇到贵人的科学方法

 木西子曦 2019-05-09

感谢各位贵人的帮助。

昨天在微博和朋友圈,看到了很多人在转发推荐。不论是简单粗暴的二维码,还是一段认真的读后感,我都感受到了大家的诚意。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大家也会慢慢发现,我在文章中提到的“在你出手相助的那一瞬间,你已经得到了自然的回报”,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

一方面,它会帮你确立自己的价值,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帮助对方;另一方面,你更有可能发现,为了能够更好地帮助别人,自己未来应该努力的方向。

#Amy’s

我自己很少求助,父母总说不要麻烦别人。所以看到笑来老师求助的那么自然,是抵触的,因为嫉妒:明明知道这样是正确的做法,我却做不到。我该开始学习麻烦别人吗?

李笑来:

很多父母的教育方法不太妥当。

其实这也不能埋怨他们,因为他们自己脑子里的概念就是不清晰的,有的甚至是错误的。

这也是为什么我会花很大的一部分力气,帮大家纠正一些概念上的理解念头,比如:

向人求助 = 麻烦别人

在一些人的脑子里,这两件事就是一样的。如果进一步推导就会知道,他们认为别人向自己求助,就等于“麻烦自己”。

细心观察就会发现,上学时学习最好的学生,一定是被别人麻烦的最多的那个人。

因为学习好,所以大家都喜欢去问他问题。而他也不太会摆出一副“我要学习,别来烦我”的姿态,多数情况下,反倒是很欢迎大家来“找他麻烦”。

这是因为,他们知道帮助别人不是你赢我输,而是一个共同进步的过程。因为他们在解答对方疑惑的同时,也巩固了自己的知识,甚至有可能发现自己理解上的偏差,这难道不是一个共赢的事情吗?

想要修正这种观念上的偏差,最好的方法其实是自己多去试着帮助别人,看看这个过程是不是只有麻烦,没有收获。

如果发现别人的求助,不一定是自己的麻烦的时候,就能反过来理解,向他人求助也未心是“麻烦别人”。

#loong

看了笑来老师的分析,解答了我一直以来的一个疑惑:为什么以前的自己(高中时期)那么幸运,而最近几年却处处碰壁呢?我想原因无它:当时你在读高中的时候,成绩还不错,贵人觉得你是个潜力股,有培养的价值,才愿意帮助你。而今你毕业了,习惯了衣食无忧的日子,不思进取,浑浑噩噩,人家看不到你身上积极努力的影子了,所以才不会过来帮你。

李笑来:

如果你足够敏感,其实能够感受到,每个阶段的“运气”是不同的。

就像你说的,高中的时候能够得到各种“贵人相助”,而等到毕业之后却发现没有了当年的好运。

我总觉得,除了买彩票所需要的运气之外,大部分的好运都是自己争取来的。

如果这段时间,你发现自己的周围没有那么多贵人帮助你,有可能是一个提醒。提醒你重新审视一下自己这段时间的工作和生活状态。

如果你的表现依然乐观积极,并且努力为别人创造着价值,那我想这只是一个正常的过渡期,你要做的只是耐心地等待。

但如果是一个浑浑噩噩,不思进取的状态的话,那多半这些好运都是你自己赶跑的,要打起精神重新把它们“请回来”。

时常观察一下自己周围的贵人,并审视一下自己的状态,是保证自己“好运”的好方法。

#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平日的生活中,他人给予的帮助,哪怕只是几条真诚的建议,我都觉得他们是我的贵人。我始终认为没有无缘无故的帮助,能够遇到贵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

李笑来:

几条真诚的建议,说的也许是最朴素的道理,但如果真听进去并且实践了,说不定能够改变自己的生活。

你的这句话说的很好:

能够遇到贵人在一定程度上是偶然也是必然,它是自己生活的一面镜子。

之所以说偶然,是因为你并不知道在何时何地,会碰到贵人相助。即便你做到了之前文章中列出的所有条目,你也有可能一个贵人也遇不上。

如果你足够倒霉——相信我,这种事情不少见——你甚至有可能招来小人的算计。

之所以说必然,是因为只要你坚持足够长的时间,并且一直做着正确的事情,好的结果和贵人迟早会出现。

笃信加上耐心,才有可能帮你熬过偶然的失落,等到必然的好运。

#阿斌

看到推广的请求,犹豫了一会儿,原因在于:1、本身有点排挤广告,看到发广告的人觉得烦;2、比较害怕被别人嘲笑说没有,怕丢面子,怕把不好的推荐给别人。但其实老师的内容是丰富的,根本不应该害怕的。

李笑来:

你的顾虑可以理解,毕竟各种徽商的广告霸占了朋友圈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了。

不过你有没有这种经历。看了一本不错的书,推荐给了朋友,并且得到了对方的正面反馈。或者朋友去了一家不错的餐厅,并且推荐给你,你后来发现确实很好各异,也对他表达了谢意。

这其实也是某种程度的推广,但是未必引起你的反感。

其实人们反感的不是广告本身,而是不断向你推销的劣质产品。

大部分读者都表示,刚开始的时候会对推广这件事感到抵触。后来把劣质和优质、骚扰和分享之间的关系想明白了之后,多数都选择成为了我的贵人。

其实我们很多时候的反感都是生理反应,而不是经过思考的理性过程。

这也是为什么我们鼓励大家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因为这能帮你考察自己的理由是否充分。

#一意孤行

感觉笑来老师的得到专栏,就是一个寻找贵人的过程。1、缴费的门槛就是筛选一批有希望成为贵人的人,集中一批“进取分子”;2、这些向往优秀的人的思想交流与撞击,又能激必新的能量和价值……

李笑来:

贵人相助这件事,某种程度上是符合“马太效应”的。

如果你周围有不少贵人,那么你更有可能遇见更多的贵人。因为优秀的人更容易得到帮助,进而变得更优秀,吸引更多愿意帮他的人。

不过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不是你周围的贵人,而是你是否能够持续不断进步,并跟上贵人的脚步。不然也就不能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开始的时候“顺风顺水”,到后来就会“四处碰壁”。

所以说,即便你现在已经在一群积极进取的人中间,也不代表你可以放松,觉得可以不付出就自动跟大家一起提升。

不论是成为别人的贵人,还是得到贵人的帮助,从来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