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铁血老枪 2019-05-09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十八学士图/局部

唐诗人李贺的一句“天若有情天亦老”,是后代诗人词客大为推崇的妙句。

许多人都把这句诗化在自己的诗词里,也有不少人替这句诗对下联。宋诗人石曼卿对联为:“月如无恨月常圆”,大为宋人赞叹,一时语惊四座,众人叹服。

成千古佳话。

石曼卿名延年,曼卿是字。

北宋著名诗人,和梅尧臣、欧阳修、苏东坡等人是好朋友。

一个诗人、一个酒徒、一个落拓不羁的有趣人。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十八学士图/局部

01

不慕名利

石曼卿年轻时中进士,朝廷已发下证书、官服。

不料有人检举说这一科有舞弊,重考。

结果石曼卿居然榜上无名。

好几个人正在饮酒庆祝,闯进一群差役,宣称奉命把这几个人的证书、官服等收回。

十年寒窗,无数艰苦,正换来得意尽欢之时,不料如南柯一梦。

巨大的失落之下,有人当场痛哭失声。

而石曼卿不愧为大丈夫,面不改色。

从容不迫地脱下官服,官帽。

只戴着头巾、穿着白衣,继续喝酒。

并集唐人诗句当场呤首诗道:

年去年来来去忙,为他人作嫁衣裳。仰天大笑出门去。独对春风舞一场。

第二天朝廷做个补偿,让这批人入“三班借职”,这是个低级武官级别,曼卿耻于入职。

当时欣赏他的大臣张知白劝他:“不要等母亲老了再出仕嘛!”

这话讲的实在,先安下身来再说。

曼卿这才就职。

没多久转为馆阁校录,从事秘书文字类工作,如鱼得水,做得非常顺,大家都说石学士水平高。

石曼卿本来是幽州人,幽州被契丹人占领,他爷爷不愿意活在异族的铁蹄下,率领家人颠沛流离回到大宋。

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石曼卿血液中那股豪迈的气势,即源于此。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石延年书法《筹笔驿诗》局部

仁宗早年,章献太后(刘娥)把政。

大大小小的官吏,没几个人敢道半个不字。

曼卿小小一个官儿,居然上书要太后还政于皇帝。

逆披龙鳞这种事,讲起来格外有勇气,很拉风,曼卿一下子就出名。

可这种事其实很要命,后果很严重。

太后大怒,把曼卿一撸到底,驱逐出京,在江苏丹阳一带艰难渡日。

老友范仲淹时时惦记着他。

一次派儿子范纯仁到苏州老家运麦子,特意绕道丹阳看望曼卿。

一见之下,小范惊呆了。

石家屡遭不幸,曼卿父母妻子三人相继亡故,居然没钱埋葬,停棺家中!

小范毫不犹豫地连船带五百斛麦子全部送给曼卿,让他用来处理家事。

这就是“麦舟之赠”。

小范回家告诉老范,石世叔混得好惨哟,如此这般。

老范跳起来:“你干吗不把麦子送给他?”

小范说:“我连船都送给他了!”

老范大为满意:“好儿子!做得对”。

后来刘太后去世,仁宗皇帝亲政。

经过朝中老友的推举,石曼卿重新启用回京,收入不错。

于是就打算把钱还给范仲淹。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老范呵呵笑:“老石啊,你看我图你回报吗?”

石曼卿落拓大方,也就不再提及此事。

找个机会到丹阳,在小范赠麦子的河口,造了一座“七里桥”(不是七里香),纪念范家父子的义举,也造福当地百姓。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02

喜酒自豪

大宋真宗、仁宗其间,北与辽国订“澶渊之盟”,西夏李德明又称臣,几十年间民间不懂兵事,文恬武嬉。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曼卿未雨绸缪,屡屡上书言边事,要防范于未然。但是没人听。

这个汉子寄情于酒,忘怀于酒,成为不折不扣大酒仙。

东京王家酒楼,是繁华京城的代表。

一天迎来两个器宇轩昂的客人,二人入坐,一言不发,端起酒杯就喝。

你一杯我一杯,足足喝了一天。

目不斜视,专心致志于喝酒。

那种傍若无人,舍我其谁的气场,整个酒楼的人都镇住了。

王家酒楼以为来了真神,最好的酒,最好的菜全上。

大家毕恭毕敬,大气不喘。

天黑了,两人起来对施一礼,扬长而去。

无比潇洒,无比飘逸。

第二天东京城就传开来:老王家酒楼昨天来了两个仙人,喝了一天酒,不讲一句话。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清明上河图 酒楼

两位“仙人”,就是石曼卿和酒友刘潜。

这二人酒量当真是海量。

有一回,两人在船上喝酒,眼看瓮里的酒越来越少,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咋办?

边上有一坛醋,拿起来倒进酒里,天南海北地海吹,连酒带醋喝个精光。——不知东方之即白。

石曼卿还发明了各种各样的喝酒法:

蓬头垢面带枷喝“囚饮”;

大家爬上树喝“巢饮”;

黑灯瞎火喝“鬼饮”;

装成乌龟喝“鳖饮”。

总之花样百出,只为一个酒字。

再加上诗的豪气干云,时人称之:石曼卿的诗,欧阳修的文,杜默的歌,号为三豪。

虽然很多人不同意,——如苏东坡;

但也很多人认同。——如欧阳修。

曼卿在秘书省上班,西边靠近大庆殿。

为了方便,就开了个角门,直接可以走过去。

夏天许多人都跑到大庆殿这边纳凉。

有一回仁宗皇帝从大庆殿走过,突然看见边上一个人醉倒在那,鼾声如雷。

卫士太监冲上去就要踢,仁宗急忙叫:“等一下等一下,这人是谁?”

众人一打听,是石曼卿,仁宗说:“让他睡。”

大家绕过石学士,不打搅他。

果然皇帝还避醉汉,谁还不怕喝酒的呢。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十八学士图/局部

03

风趣幽默

没日没夜地喝酒,那一点点工资根本不够,捉襟见肘,是自然。

一次。碰上老朋友和尚秘演,石曼卿感慨道:“什么时候,才能够痛痛快快地喝上一次,过过瘾。”

秘演笑道:“曼卿兄,不急。我一定找个机会,让你喝个够。”

隔了几天,和尚领着一帮人,挑来十担好酒,金银绸缎一堆,前来拜访。

石曼卿笑得嘴巴列到了耳朵根:“老演,这是咋回事?”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和尚指着一位肥头大耳、穿金戴银的人:“这位牛老弟孝敬您的。”

宋时有“捐官”之举,其实就是买官。

这种人有的是钱,没有的是地位,掏笔钱换个官提高身份。

想成为“贵人”,格外想巴结名人雅人。

曼卿没话找话,敷衍问道:“老牛,你家住哪里?”

牛某涨紫面皮道:“有个别墅在繁台寺边上。”

曼卿随口说:“繁台寺?那一带风光很好啊!”

演和尚接口:“改天请学士去玩玩?”

老牛急忙应诺:“请学士一定要大驾光临。”

晴朗潇散的天气,曼卿、和尚出发繁台寺。

老牛早在寺阁备下美酒佳肴,诸多仆从侍候。

酒好茶香,曼卿大为满意,开怀畅饮,解衣高歌,不知不觉醉意浓深。

哈哈大笑道:“今天真是快活,快拿笔来!我写几个字,记下这一游!”

石曼卿的字,天下一流。

老牛早就备好笔墨,当下用大脸盆装浓墨,献上大笔。

曼卿就去那白壁上挥毫疾书:“石延年曼卿与空门诗友老演登此。”

老牛慌忙跪下:“求学士把小人的贱名也写上吧!”

曼卿斜着醉眼:“你这粗武人,捧着个砚台就不错了!”

当即加上“牛某捧砚。”

这种文化优待的得意人生,估计只在大宋有过。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石延年书法《杜牧入商山诗》局部

其实老石是个与人为善的人,特别对平头百姓,不假奇特的人。

他到寺庙去玩,牵马的老儿一时昏睡,那马发作起来,乱跳,把曼卿颠下马来,摔个狗吃屎。

大家敢紧把他扶起来。

大庭广众之下出丑,摔得结实,石学士的脾气本来就大,这下不会善罢干休。

众人无不捏了把汗。

不料曼卿爬起来,唧唧哼哼道:“还好我是石学士,如果是瓦学士,不就摔个粉碎了?”

一句自嘲,既消除了自己的尴尬,也化解了马夫的恐惧。

在地方官任上,石曼卿带人植树,人到不了之处,就让人带上弹弓,把桃核远远地发射出去,不管他其他事情。

几年后居然满山红艳艳,无比好看。

很潮,很佛系。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十八学士图/局部

04

戒酒而卒

其实这样玲珑聪明的人,很多事都是了然于胸。

西夏后来还是反了,老是挑事,辽国也趁火打劫,来敲竹杆。

朝廷想起石曼卿当年的建议,还真有用嘛!

就下令各地训练民兵,以备不测。

石曼卿和吴安道一起到河东视察,老吴一路走一路画一路记。

石曼卿却一路喝酒呤诗,什么事也不管。

老吴劝道:“我这样的粗才,得以和曼卿同事,老怕办不好。如果您用心下,肯定非常不一样。”

老石笑道:“国家大事,我怎么敢不上心。其实我记在心上了。”

于是把各地兵将的勇劣,地形粮草等等一一讲了一遍。

老吴当场惊倒——真是天才啊。

仁宗皇帝也觉得曼卿是个人才,劝他还是戒酒,留着身体为国为民嘛!

石曼卿感动了,真的不喝酒......

结果,因戒酒成疾,挂了。

此人一喝酒,皇帝都绕着走,一戒酒,挂了

石延年题诗拓片

曼卿一死,秘演和尚觉得人生真没味道,跑到东南闽浙一带看山看海去了。

梅尧臣、欧阳修等人也写了悼念诗文。

戒酒的事,大家也未再提。

谁也没想到,戒酒没长寿,还送了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