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某某,女,34岁。8月22日 初诊。 患者因饮食不慎或遇凉则胃痛,喜温喜按,晨起口干口苦,平素易急易怒,时牙痛,手足不温,纳可,寐安,大便2-3日一行,偏干难解。 舌脉:舌暗红胖齿痕,苔薄黄,前偏少,脉沉。 辨证:火郁少阳,升降失调。 治则:散胆火郁滞,清内热,调升降。 处方:【小柴胡汤加味】。 柴胡15克,黄芩10克,党参10克,半夏10克,炙甘草10克,百合20克,乌药10克,香橼10克,佛手10克,生姜5片,大枣4枚。 8月29日复诊:药后诸证缓,胃痛未见,大便1-2次/日,成形。 后加减用药2月余,以丸药善后。 按: 小柴胡汤寒热并用,攻补兼施。柴胡助胆气生发,疏散胆火郁滞;黄芩清里热;二药合用,少阳之火从半表外疏,郁于半里热从内得清。 党参、甘草、大枣益气补中,和枢机运转,利三焦通畅;半夏、生姜辛散以助疏肝解郁,且和胃止呕。故胆气条达,三焦和畅,枢机运转,升降协调,“上焦得通,津液得下”,则便结自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