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老叟童心94io0p 2019-05-09

古老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并在2016年被列入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目录。

二十四节气,亦称“ 二十四节 ”、“ 二十四气 ”。“节”指的是一年中的一个节段,是一段时间的表示;而“气”则指的是气候,是天气变化的概述。

我国古代历法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将一年划分为二十四节气。其名称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的每个节气约间隔半个月的时间,分列在十二个月里面。农历的平年每个月有两个节气,一个在前半月的月初,俗称“节气”;一个在后半月的月中,俗称“中气”。

24个节气从立春开始,到大寒结束。从立春数起,逢单数的称为节气,逢双数的称为中气。农历月份是以中气作为标志的。在一年中,以春分、夏至、秋分和冬至这四个中气为最重要。

二十四节气和阳历配合时,节气在每个月的上旬,其规律为:上半年当月的 4-6日,下半年当月的6-8日。中气在每个月的下旬,其规律为:上半年当月的18-22日,下半年当月的22-24日。

二十四节气和农历(阴历)配合时,农历的平年每月同样有两个节气,即节气和中气,而农历闰年的闰月只有一个节气,没有中气。没有中气的月份,便成为前一个月的闰月。

中气在农历月份中的日期逐月有将近一天的推迟,如此继续,必将有的月份的中气正好落在这个月的最后一天,而下个月则没有中气,中气将移至再下一个月的月初。

2006年5月20日,“二十四节气”作为民俗项目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通过决议,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而形成的时间知识体系及其实践”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