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十个瘦子九个贫”,其实下半句才是点睛之笔,却十人九不知! 现在的人都追求身材的苗条,所以很多人就开始拼命的减肥。可是到了我们父母和爷爷奶奶那一辈人中,他们往往会觉得你瘦,回到家中就会叫你都吃一点不要那么瘦。而且还会经常说“十个瘦子九个贫”,这究竟有何意义呢? 字面上的意思就是说,十个瘦子里面有九个是贫穷的。在古代时,人们多数是种地的,很少人是经商的。而在那个时候因为自然灾害,很多人是很少够吃得饱的,很多人都是填不饱肚子的,一般人群中是很难看到肥头大耳的胖子的。所以说“十个瘦子九个贫”,这其实和我们现在追求的瘦是不一样的,其实这句话还有后半句。 即“一个不贫有精神”,就是说九个贫穷,还有一个瘦子不但不贫穷还很有精神。不过这样的人一般只出自地主阶层的有钱人家,他们虽然身材瘦也非常有精神。这里的精神其实是指精明与干练。“十个瘦子九个贫,一个不贫有精神”,其实是对过去生活的写照。可是现在的社会已经是不一样了,只是在我们父母中却不这么认为。 在父母眼中,我们瘦就是不对的。几乎每天都会叫我们吃饱,不顾怎么样填饱肚子是关键。好像我们变胖才符合父母的审美,这也难怪,毕竟为人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子女可以过得更好,而吃饱就是前提。 尽管日常这句俗语“十个瘦子九个贫,一个不贫有精神”,在当今社会也已经是不再适用了,毕竟现在我们追求的“瘦”,和以前的瘦是不大一样的。对此,你们怎么看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