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没想到你是这样的汉字

 昵称32901809 2019-05-09

“老伴”

“老伴”这个词起源于明朝。明宪宗朱见深册立九岁的儿子朱祐樘为太子,派老太监覃吉当“保姆”。覃吉为人很正派,忠于职守,太子非常尊敬他,称他为“老伴儿”。后来传到民间,老年夫妻之间便互称“老伴儿”了。

“扯皮”

扯皮:是古代做鼓的一道工序,是门专业手艺。鼓,在古代被视为神器,用途广泛。“钉鼓皮”是制鼓的核心环节,师傅负责敲钉子,徒弟负责扯紧皮张,师傅喊一声“扯”,助手就用力“扯皮”。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成推诿卸责的意思。

“倒霉”

“倒霉”原来是古代江南地区的一个风俗,读书人参加科举考试之前,一般都要在自家门前竖起一根旗杆,称之为“楣”。考中了,旗杆照竖不误,考不中就把旗杆撤去,叫作“倒楣”。后来,这个词流传中逐渐讹传为“倒霉”,直到现在。

“烂醉如泥”

几乎所有人都以为“烂醉如泥”就是瘫软的像一滩泥一样,错错错!这里的“泥”并非指泥土,而是传说中生活在海里的一种虫子,这种虫子没有骨头,离不开水,一到陆地上就会“失水而醉”,跟人醉倒的样子一样。古代典籍中“醉如泥”这几个字非常常见,“泥”指的都是“泥虫”。

“河东狮吼”

都说悍妇是“母老虎”,那为啥是“河东狮吼”,而不是“河东虎吼”“河东虎啸”呢。原来“狮吼”根本不是狮子的叫声,“狮子吼”是佛教名词,指的是“如来正声”,比喻有威严有权威的意思。“母老虎”一定是家里最有威严的人,所以就有了“河东狮吼”的说法,和“狮子”没有一毛钱关系。

“鞠躬”

“鞠躬”现在是特别恭敬的礼节,可是最初,这个礼节可是从动物那里来的。殷商时代的祭祀活动中有一个程序,就是把祭祀用的牲畜弯成首尾相接的环形,以示对上天的恭敬,这个程序就叫“鞠躬”。后来才逐渐演化成人与人之间相互表示尊敬的行为。

“衣冠禽兽”

“你个衣冠禽兽!”现在,只有撕破脸的时候才这么骂人。可是在古代,当个“衣冠禽兽”可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事。明代官员的衣服上都绣着各种动物,一般文官绣禽,武将绘兽,不同的品级绣上不同的动物(咦?动物棋是不是这么来的?)因此,人们就把文武官员叫做“衣冠禽兽”——你的脑子里要拧巴一下,当时完全没有贬义的。但是,因为明代是中国历史上吏治最坏的一个时期,当官的几乎没好人,这个词自然就成为贬义词了。

皇室女子都能叫“哀家”吗?

你看电视里演的,女的只要进了皇宫,都一口一个哀家的叫着,其实可以称“哀家”的人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必须是皇帝的正室,皇后、太后、太皇太后……妃子、公主、福晋、格格都不行;第二,必须是死了老公之后......

“混账”

从前,我国北方的蒙古族过着群居的游牧生活,住帐篷,年轻小伙子为了找姑娘谈情说爱,四处乱窜,经常混进姑娘们的帐篷里去,也经常被老人们骂出来。久而久之,“混账”就变成了一句骂人的话,和“混进帐篷”没关系了。

“毛病”真是“毛的病”?

古代,马就像今天的车一样贵重,人们买马要千挑万选,“相马”就成了一项专门的产业,明代相马大家徐咸写过一本《相马经》:“马旋毛者,善旋五,恶旋十四,所谓‘毛病’,最为害者也。”意思是说:卷曲的马毛,有好有坏,如果长得位置不好,就是毛病,对主人妨害最大。所以,“毛病”其实是一个相马的专业术语。

“感冒”的来源

感冒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可是在中医典籍中根本找不到“感冒”这个词。感冒这个说法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南宋年间,馆阁设有值宿的制度,有人为了开小差就假装得病,一般约定俗成,在假条上都写“肠肚不安”。有个叫陈鹄的太学生标新立异,在假条上写了“感风”二字,就是中医里说的“受风”的意思。这个说法一直延续的清朝,又有人把“感风”升级成“感冒”,就是说,“感风”时间长了,得不到休息,症状爆发,“冒”出来了,一定要请假了。

“垂青”

魏晋时期有很多名士,在今天看来就是精神病。比如阮籍,这人有一个爱好,就是翻白眼。遇到他瞧不起的人,就一直翻白眼;遇到他喜欢的人,才把眼珠子放下来。嵇喜和嵇康是亲哥俩,阮籍看见嵇喜就翻白眼,看见嵇康就翻出“青眼”。

“偏袒”原来是最早的表决方式

西汉初年,吕雉死了之后,大将周勃跑到军营里对军官们说:现在咱们举手表决,拥护老刘家的露出左胳膊,拥护老吕家的露出右胳膊。结果,诸吕被歼,文帝即位。“左袒”或者“偏袒”就成了一个新的词语。

“丧家之犬”的来源

夕阳武士和紫霞仙子拥吻之后,看着至尊宝的背影说:“他好像条狗诶。”一般用狗来打比方,都是比较有侮辱性的言辞。能接受这种称呼的一定是有大胸怀的人。当年孔子到了郑国与弟子走散了,呆在东门旁发呆,郑国有人告诉子贡,说东门有一个人,憔悴得像一条找不到家的狗。孔子听说后反而笑了:“是这样的,是这样的,这个比喻很贴切嘛!”

“多喝了几年墨水”

现在就是有文化的意思。现在的意思和古代的意思正好相反,在古代,喝墨水是惩罚读书人的方式,学习成绩差才会被罚“喝墨水”。梁武帝时规定,士人应试时,书迹滥劣者要罚喝墨水一升。这条法规沿袭了几个朝代,后来虽不盛行了,“喝墨水”这个词却流传下来,而且变成了截然相反的意思。

呆若木鸡

现在“呆若木鸡”说的是人傻、不机灵。最初的时候,这个词有完全不一样的意思,是个非常高评价。战国时,斗鸡是贵族们非常热衷的娱乐活动,齐王特地请斗鸡专家纪子帮他训鸡,结果,纪子训练出了一只对外界变化毫无反应的“木鸡”。一到赛场上,别的鸡一看到它那镇定自若的气度,没等开战就被吓跑了。“呆若木鸡”就是形容人有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雍容气度。后人不解缘由,望文生义,居然演化出一个贬义词。

“好好先生”

东汉末年,名士司马徽喜欢装糊涂,甭管别人和他讲什么事,一律评价“好”。“您身体怎么样?”“好!”“我儿子最近死了。”“好!”后来人们就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