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谭建国│全瓷修复材料的选择-全瓷材料的主要性能指标

 昵称57833002 2019-05-10

上文我们从临床应用的角度出发,根据全瓷材料的化学组成、加工方法和修复体结构对全瓷材料进行了分类。根据化学组成可以将全瓷材料分为三大类:玻璃基陶瓷、多晶陶瓷和树脂基陶瓷。


◆◆◆

那么临床上根据牙体缺损修复类型的不同如何选择最适合的全瓷材料呢?首先我们要了解不同全瓷材料的性能特点,本文主要讨论影响临床全瓷材料选择的最重要的三个性能参数:强度、美观(半透明性)、弹性模量。

一、全瓷材料的强度

强度是影响全瓷材料选择非常重要的性能参数,全瓷材料的强度决定了整个全瓷修复体的强度和修复体需要的最小厚度。代表全瓷强度最常用的指标是抗弯强度,抗弯强度是指材料抵抗弯曲不断裂的能力,主要用于测定陶瓷等脆性材料的强度。

下图为临床常用的几类全瓷材料的抗弯强度,不同厂家的产品数值会略有差异,但基本在下图的数量范围内。从下图大家可以看到:长石质瓷的强度最低,常规氧化锆的强度最高。全瓷材料强度越高越适用于后牙、咬合力大等病例,强度越高修复体的厚度可以适当减小,牙体预备量适当减小。反之,全瓷材料强度越低越适用于前牙、咬合力低的病例,强度越低修复体的厚度就要适当增加,牙体预备量适当增加,越需要粘接在釉质上提高整个修复体强度。

二、全瓷材料的美观(半透明性)

全瓷材料的美观性能主要指其半透明性,半透明性越高越近似牙釉质,有良好的美观性能,但遮色能力就会下降。

下图为临床常用全瓷材料的半透明性参数。从下图可以看到:长石质瓷的半透明性最高,适用于前牙等美观要求高的病例、或者用于双层结构的全瓷修复体的饰瓷。常规氧化锆的半透明性最低,适用于后牙等美观要求不高的病例,或者用于制作双层全瓷修复体的内冠,提供强度和遮色,外面增加饰瓷提供美观。

从前面两张图我们可以看到:全瓷材料的强度和美观这两个主要性能参数是一对矛盾,强度高的材料半透明性低、美观差;半透明性高、美观好的材料却强度低。因此,在临床牙体缺损修复体的全瓷材料选择时主要是协调强度和美观这一对矛盾,最终确定强度和美观和谐适合的全瓷材料。

前牙美观要求高、咬合力低,一般倾向选择半透明性高的全瓷材料。后牙美观要求低、咬合力大,一般倾向选择强度高的全瓷材料。但如果前牙为四环素牙、氟斑牙等严重变色牙,需要改变牙齿颜色时,需要半透明性低的材料用于遮色,这时可考虑设计双层结构的全瓷修复体。强度高的材料制作内冠提供强度和遮色,外面增加饰瓷提供美观。

三、全瓷材料的弹性模量

影响全瓷材料选择的第三个重要性能参数是弹性模量。弹性模量是描述固体材料抵抗形变能力的物理量。弹性模量越高物体受力时的形变越小,弹性模量越低物体受力时的形变越大。临床我们可以简单、通俗的理解为弹性模量越高的材料越“硬”,弹性模量越低的材料越“软”。

下图为临床常用全瓷材料的弹性模量参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牙体硬组织中牙釉质弹性模量较高,而牙本质弹性模量较低,牙釉质的弹性模量约为牙本质的3-4倍。可以通俗的理解为牙釉质较“硬”,牙本质较“软”。树脂基陶瓷的弹性模量较低,近似于牙本质。玻璃基陶瓷的弹性模量较高,近似于牙釉质。而氧化锆的弹性模量最高,约为牙釉质弹性模量的三倍。

弹性模量主要影响临床全瓷材料选择中冠内固位修复体和冠外固位修复体的选择。从下图我们可以看到嵌体等冠内固位修复体,在受到侧向力时会对周围牙体组织产生有害的拉应力,增加牙体组织的劈裂的可能。制作修复体的全瓷材料的弹性模量越高受侧向力时越容易对周围牙体组织产生有害的拉应力。

因此,对于嵌体、嵌体冠等冠内固位修复体选择弹性模量较低的全瓷材料能够降低牙体劈裂的可能性,而不宜选用弹性模量过高的全瓷材料制作嵌体、嵌体冠等冠内固位修复体。

综上所述

强度、美观(半透明性)和弹性模量是影响临床牙体缺损修复体全瓷材料选择的主要材料性能参数。临床上要根据修复体类型综合评估,确定最适合的全瓷材料类型。没有最好的全瓷材料,只有最适合的全瓷材料。

相关文章

谭建国│全瓷修复材料的选择-全瓷材料的分类

更多牙齿美学修复内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