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不怕不进步,就怕意识不到自己不进步的原因。 辛辛苦苦写出来一幅字,兴冲冲拿给老师看,结果人家说的还是那些老话:“你的这幅字啊,笔画太直白,没韧劲儿,线条不厚重太飘了,结构不大气没放开,整体上太平了,没有抑扬顿挫~~”。 学习书法最最要命的,就是同样的问题一遍遍的犯,而且我们还不知道如何改。 作为王羲之的铁粉,唐太宗的书法只能勉强算中等水平。二王书法固然很好,但其“韵致”不好掌握,太多人将王羲之书法里面的“韵”理解为行笔的流利和结构的畅达,结果可想而知——用笔精熟但线条油润滑腻,王羲之书法的山林逸致所剩无几,只留下一幅艳丽的皮囊。 唐太宗《温泉铭》 所以,练字只取法王羲之绝对不行,这样只会让原本宽广的大道越来越窄,最后我们变得唯唯诺诺,不敢越雷池半步,导致写出的作品缺乏气势,平平淡淡毫无亮点。米芾早期的作品非常拘谨,但他学习颜真卿后书艺大进,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米芾早期《三吴帖》和中期《面谕帖》 如果一幅字缺乏力度和厚度,其用笔再怎么精美也是徒劳!!对于大部分学习行书的同学来说,笔画绵软,结构拘谨,上下字不连贯是最最常见的问题。唐代的张怀瓘在其《书议》中说:“逸少有女郎材而无丈夫气,不足贵也。”可见王羲之“妍美”的书风在中唐时期已不大受欢迎了。 赵仙老师作品 幸好出现了一位能和王羲之相提并论的书家—颜真卿。他以“雄强”的书风力挽狂澜,成为唐代最具代表性的书家,其行书代表作《祭侄文稿》对比《兰亭序》毫不逊色,我们来看一下: 颜真卿《祭侄文稿》 想必同学们看到《祭侄文稿》后,内心满是担忧: 1.见了《祭侄文稿》,感觉其用笔比较”糊“,临摹的时候不知如何下笔。 2.体会不到原帖里所谓的“力“在什么地方,不知该怎样表现字的“厚重雄强”。 3.拿捏不好用笔的“度“,害怕颜体的精髓没掌握住,反到染上了坏毛病。 4.表现不出原作里喷薄而出的情感,自己写出来的作品还是没有感染力。 赵仙老师作品 说实话,初学颜真卿同学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不适应。颜真卿生长和做官都在北方,他的行书用笔体系和二王迥然不同。阮元在《研经室集》里说他的书法 “皆源出北朝,而非南朝二王也”。由于受王氏书法影响较小,所以后来颜真卿向张旭请教笔法的时候,他进一步领会到了如“锥画沙”般的篆籀笔意,《张长史述笔法十二意》中说:“真草用笔,悉如画沙,则其道至矣”。 颜真卿《祭侄文稿》局部用笔 所以我们当代人在在学习颜体行书的时候,不仅仅要牢牢把握其“篆籀”笔法,还得兼顾开张宽博的结构,配合好作品整体上的感情起伏,最终将作品的感染力激发出来。每届国展必有颜体书风的作品获奖就是最好的证明。 颜真卿《祭侄文稿》开阔的结体 既然如此,我该怎样学习《祭侄文稿》才能走出当下困境,取得更大进步呢? 那就得认识一下这位经验丰富,曾多次入展全国展的赵仙老师,让她为各位解密颜真卿《祭侄文稿》。 赵仙老师 赵仙,河南三门峡人。自幼跟随父亲潜心学习书法,临习经典法帖,工草书、小楷、尤善草书。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书法系,师从钟明善、薛养贤、王忠勇。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河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中书工委理事 河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 景德镇依仙阁艺术品有限公司艺术总监 作品入展: 全国第六届妇女书法篆刻展 全国第四届扇面书法艺术展 “魏晋风度”新锐书法作品展 “三苏奖”全国书法展 “探索与发现”全国青年书法家联盟首届双年展 “沈商文化杯”全国书画作品展 “华佗杯”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 2016“文化中国·森茂杯”全国优秀书法作品展 “翰墨中原”河南省首届书法篆刻展最高奖 入围《中国书法报》2016年度遴选活动—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候选人 入围《兰亭书法报》2018年度甄选活动一当代十大女性书法家候选人 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书法创作项目获得者 赵仙老师作品 赵老师说,学习《祭侄文稿》,我们首先要把握它这些特点: 1. 圆转遒劲的篆籀笔法,《祭侄文稿》整体用笔老练狠辣,浑朴苍穆,如黄钟大吕,细笔画筋骨凝练,连绵畅快,似江河奔腾,一泻千里,颜真卿将行草的灵动与篆籀的雄浑高度相合,实乃神造之举。 2.大气开张的“外拓”结构造型。此稿单字神完气足,跌宕多姿,一反'二王'茂密瘦长、秀逸妩媚的风格,变为宽绰疏朗的结体,点画外拓,弧形相向,顾盼呼应,形散而神敛。字间行气,随情而变,不计工拙,无意尤佳。 3.自然生动的墨法。《祭侄文稿》墨色浓重而枯涩,这一墨法的艺术效果与颜真卿当时撕心裂肺的悲恸情感恰好达到了高度的和谐一致。重墨处凝重峻涩而又神采飞动,飞白处迅疾奔放而又苍涩沉郁,此稿节奏激烈,令人触目惊心,撼魂震魄。 赵仙老师临《祭侄文稿》 知道了学习《祭侄文稿》的主攻方向,那么我们下一步就是吸收帖子里面的养分,进而提高我们的书写水平,我们可以这样做 1.结合颜体楷书来分析《祭侄文稿》结字、用笔特点,通过楷书和行书的比照,理清颜体行书的笔画连接方式和变化招数,加深对颜体“雄强开张”书风的体会和理解。 2.提炼重点,挖掘深层规律,选取《祭侄文稿》代表字例,从结字开始,逐步推敲其取势,俯仰,开合,虚实,再到用笔的疾涩、使转、正侧、连带等等,做到心手相合,举一反三。 3.临创结合,找出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创作是学习成果最好的检验,通过创作知道自己哪些方面的欠缺,再去用临摹弥补,如此循环往复,让自己的书艺不断提升。 赵仙老师作品 而关于创作方面,赵老师给出的建议是 1.选择合适的文本内容模仿创作。单字造型方面可以据所学规律多做尝试,不断纠正,一步步向原帖靠近,做到下笔有由。 2.章法方面多注意字与字的组合,墨色的轻重,以及书写节奏的过渡。这样整体出来的视觉效果会更强烈而又不至于过于突兀。 3.学习颜体行书也要旁涉博通,上溯下探。我们可以结合颜真卿所著书论,通过对颜体书法的学习促进自己其它书体的进步,也能互相弥补。 赵仙老师作品 纸上讨论完了方法,如果你想像米芾那样取得飞跃式的进步,如果你想让自己的作品跨进国展大门,就只差赵老师带领着你荷枪实弹的操练了!同学们还在等什么,赶快报名吧!! 友情提示:
下面是课程大纲: 第一课时 颜真卿与《祭侄文稿》的认识与分析 上课时间:2019.05.16 19:00 1、颜真卿生平及其代表作概讲 2、楷书与行书结字、用笔特点 3、如何用笔表现颜字气势开张、浑厚雄强的特征。 4、祭侄文稿”背景与东京展览真迹全貌分析。 5、祭侄文稿用笔、结字总体特点分析,情绪起伏表露,成熟作品的丰富元素。 第二课时 《祭侄文稿》的技法解析 上课时间:2019.05.23 19:00 1、“祭侄文稿”具体结字、笔法解析 2、结字:取势 俯仰 开合 虚实 3、用笔:沉实中锋用笔兼及中侧转换解析 第三课时《祭侄文稿》章法墨色与临创转换 上课时间:2019.05.30 19:00 1、整体章法断与连、墨法轻重、过渡变化解析。 2、颜字行书临创转换,由摹里创作到创作转换。 作品欣赏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