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的法治教育解读(一线教师必读)

 流水笑清风 2019-05-10

小培老师说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应该如何教。

本文字数:5610 字

阅读时间:11 分钟

法制宣传日和国家宪法日的设置体现了我国对法治教育的重视。统编新教材的编写过程中,重点体现了法治教育的要求。2016年,义务教育德育教材统一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教材中将法治教育系统设计、分散嵌入到各册教材中,确保法治教育贯穿始终、全程不断线。

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内容涵盖基本文明素养、法治、爱国爱党教育等,重视儿童规则意识和民主法治观念的养成,引导儿童爱护公共设施,自觉遵守社会公德,知道自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初步了解自己拥有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了解与少年儿童有关的法律法规,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形成初步的民主与法治意识。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五年级上册“中华民族一家亲”一课引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条,引导学生认识我国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形成国家认同。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将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和国情等知识领域融合起来。法律领域主要通过有关法律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青少年权利和健康成长的“保护者”,法律维护着社会的公平正义,法律让生活更美好,培育学生法律信仰,增强宪法意识,引导他们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合格公民。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九年级上册“法律伴我们成长”一课引用《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条文,使学生认识到法律是青少年权利和健康成长的“保护者”。

为集中体现法治教育,在小学段和初中段分别编写法治教育专册教材(各一册),分别安排在小学六年级上学期、初中八年级下学期。法治教育专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遵循,以宪法精神为主线,突出国家意识、公民意识等重点,有机结合中小学生生活经验和现实问题进行编排。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六年级上册(法治教育专册)封面

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八年级下册(法治教育专册)封面

此外,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治教育专册主编王敬波清华附中政治教师、北京市政治学科骨干教师郎艳也分别就统编《道德与法治》教材法治教育的重要性进行了解读。

郎艳(清华附中政治教师、北京市政治学科骨干教师):

我觉得在孩子们的成长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科学的法律意识,否则容易形成一种无知者无畏。所以对于法律,特别是宪法的教育,写成一本专门的法治专册的教材,对我们学科发展,特别是对于学科的科学性来说有非常大的益处。

而且,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核心素养着重要求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法治意识在初中初二下学期进行系统学习,我觉得对于公民观念的形成和他自己的发展都是有非常大帮助的。原来他觉得法律离他非常远,但是通过学习,他知道宪法分序言、总纲、公民基本权利义务、国家机构,还有国旗、国徽、首都这样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其实都和他的生活密切相关,他就应该去了解,而且是从一个科学的范畴去了解这些内容是什么,为什么,我们作为公民应该怎么办

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法治教育专册主编):

给青少年编一本法治教材对我们整个编写组的老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青少年的认知水平和对社会的理解还处在一个基础性阶段,法律本身又是系统性专业化程度非常高的,这就面临着怎么把相对来说比较艰深的法律条文、制度,包括法律精神,如何通过易学易会的,同时又对青少年有一定的用处的知识体系、精神导引传递出去,这实际上就涉及到法律生活化的问题。

很多人认为,法就是与看守所、监狱、刑罚这样的一些相对负面的东西联系在一起。所以很多人会认为,我没有违法,我没有犯罪,这个法又与我有什么关系。实际上他忽略了法律本来就是调整社会生活,我们每个人首先是一个社会人,所有的社会关系,包括婚姻、家庭关系,你的民商事之间的交易的关系,你与政府打交道的关系,其实都无往不在法律当中。

所以,一个人只要生活在社会当中,你就无时无刻不需要与他人去发生交往,你与他人发生交往的时候,实际上就进入到了法律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范畴之内。所以,每一个人不得不与法律发生各种调整的社会关系。但是对这种认知的判断,我们又需要给学生一个比较浅显的直观的认识。所以我们面临的第一个挑战就是怎么解决好法律相对来说比较专业、系统性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之间的结合的问题。所以我们就选择了几个角度。

第一个,就是法律的生活化的角度。这个生活化是两个层次。第一个是我们在编写当中,尽量选择的入手、突破口或者起点是从学生的生活开始。学生的生活范围是极其有限的,我们就从他上学路上可能会看到的一些标志牌,从他可能会跟父母到派出所去办居民身份证,或者说他可能会有出国的需要,会去办护照等等,他身边可能会发生的一些生活事件出发,这样对于法律就会有一个更直观的了解,他会觉得,我生活当中是用得到的。

但是我们的生活化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就是螺旋式上升,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入手,但是我们把法律归结到学生在处理社会关系当中所需要使用的一些规则,比如说,他在处理和同学的关系当中,这就涉及到校园生活当中常见的校园伤害问题,比如说有一些同学之间,因为课间的打闹,可能不注意,会造成伤害,有一些家长也会有这样的认为,这不就是孩子之间的打闹吗?实际上是个法律问题了。我们是通过从学生的生活事件入手,把法律关系放到与学生的校园生活密切相关的一种社会关系当中去,让学生认识到,法律实际上是调整着我们的社会生活,调整着我们的校园生活,我们的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的社会关系。

同时,我们还要让学生认识到有了法律的作用,他可以解决很多社会交往当中的难题。比如说,学生可能遇到网购的问题,对假冒伪劣商品如何进行索赔,可能会遇到有一些不法侵害,我们还会通过一些小贴士的形式,让学生形成必要的安全意识。

所以,我们从学生的生活事件入手,但是归结到学生如何用法律来更好的安排自己的社会生活,让学生真的能够在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中体会到法律能够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美好,法律能够让社会更加稳定,能够让社会更有秩序,能够促进整个社会的更好发展。这是一个法律生活化的思维。

第二个,我们面临着如何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地融入到我们的教材当中。因为这就是我们讲的道德的法治化问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当中的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诚信、和谐等等,这些内容实际上也是我们的主流价值导向。把这样的主流价值导向通过我们的教材,能够有机地传达给学生,实际上也是让社会的主流价值能够法律化的过程。

比如说我们在八年级的专册当中,就专门设置了自由、平等、公平、正义这样的单元,让学生理解到,我个人是生而自由的,人和人之间是平等的,所以我们不能够歧视一些有残疾的同学,这实际上就是让他在一开始就学会人和人之间平等交往这样的一种观念,人无论富贵、贫贱,或者是家庭各种出身,在法律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我们没有办法去让每个人从生下来在自然条件上就绝对平等,因为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但是,我们在法律上,要给大家平等的机会,就是让大家有平等的选择。这个所谓的不输在起跑线上是说我们用法律的保障,让每个人能够获得平等的发展机会。我们就是把平等的观念传达给学生。

同时我们还希望告诉学生,这个社会要追求公平和正义,比如说我们为什么要对弱者给予他更多的扶助,很多人会讨论,这不会造成不公平吗?但是我们讲一个正义的社会,正义的价值导向,就是要给弱者更多的扶助,让他去填补天生下来的一些缺陷,是更高层次的公平和正义。通过这样一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它有机融入到我们的教材当中去,实际上就是能够让学生非常鲜活、非常生动地塑造他的价值导向,这也是有道德的一种引领。

第三个编写思路,以宪法为主线,宪法是我们国家的根本法,也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同时也是公民权利的一本保障书。但是宪法对学生来说,有时候会觉得与自己的生活没有那么密切的关系,所以相当部分的人会认为宪法非常的遥远,也有相当比例的人是从来没有读过宪法。怎样让宪法的精神活用化为我们的教材当中的鲜活事例,并且真正把宪法当中所倡导的东西能够灌输到学生的头脑当中去,并且成为他的行为准则,这实际上是面临很大的问题。宪法当中有一些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公民的基本权利、整个国家的结构,它有非常严密的一种逻辑关系。

我们从哪个角度入手呢?首先选择从公民入手,所以,我们在专册当中有一课是公民,讲公民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一开始就认识到我在社会当中的一个身份就是公民,我们在家里可能是儿子、女儿、兄弟姐妹,对朋友来说,我是他的好朋友,这是一种亲情、友情关系。但是,你作为一个社会人,你的第一身份是公民,公民这个概念当中,实际上是包含了宪法精神。比如我们强调的公共精神,作为公民来说就要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才能担当社会责任。还有像郎老师刚才讲的公共参与,你的公共精神体现在哪里呢?不是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而是要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要为社会发展积极贡献我的力量,这就是一种公共精神,一种责任担当。同时,我们也希望通过公民的这样一个概念的引导,来为学生塑造出一种基本的行为规则。既然公民是社会交往的第一身份,我们就要知道,我不是我自己,我不能毫无限制我的权利。

青少年当中由于很多家庭是比较少的孩子,甚至有的家庭是独子,众星捧月当中,孩子难免会养成骄骄二气,这样在社会交往当中,可能就只关注自己,不关注他人,而且只讲权利,不讲责任。所以,公民这个概念,实际上还饱含了权利和义务对等,要平等与他人交往这样一种宪法精神在内。我们从公民入手,来去告诉孩子,说公民是从哪里来的?公民这个概念是怎样来的?这个概念延伸出背后包含了什么样的精神要义。我作为一个中国公民怎么在国内尤其国际交往当中怎样体现中国人的精神来。所以,我们就从中国的发展成就,我作为中国公民的骄傲,和我作为中国公民的责任担当,这样一条主线,实际上就把宪法精神融入其中了。

另外,我们还在其中设计了权利和义务,给学生去介绍宪法当中讲你拥有什么权利,但同时权利又是对等的,你还有什么义务。这些义务是作为公民必须要担当的一种责任,因为我们是生活在社会当中,我们不可能只是一个人的世界,我们要跟他人交往,我们要去推动社会的进步。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权利和义务就是要传达给学生对等的一种意识。

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国家结构这样一种单元,设计这个,实际上就是要告诉学生,在社会的发展当中,我们必须要有一些政府这样一些部门,他们要去代表人民去管理社会,去服务人民。所以,从小就要给学生树立权利是来自于人民的这样一种概念,而不要长大了,掌握了权利以后,成了贪腐分子,才会意识到因为违法犯罪葬送自己的一生,所以从他认知社会开始,就应该教导他人们主权的概念。将来你即使作了公务员,当了官,你的权利也不是你父母给你的,更不是你花钱买来的,而是人民赋予的。所以,你应该为人民来履行权利。这种观念,就应该从小植根于他的脑海当中,所以我们给他国家结构这样一种,通过国家机构的介绍,首先要树立人民主权的概念,所有国家的公权力的机关,这些权利来自于人民,不能滥用于这个权利。

同时还要教会学生,政府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遇到困难以后该怎么求助于政府。所以,我们会有很多活动源这样一种方式。如果我要办身份证或者有其他一些需求,应该到哪找哪个机关,怎么更好地获得公共服务,这些就让学生能够很鲜活地认知到挂着牌子的那个人民政府是切切实实发挥作用,也要让他认识到恰恰是这些机关,它们在履行着执行法律的责任。

所以,在实践当中还会遇到一些人,他们不能够正确理解个人的权利和国家的权利之间的关系,甚至有些人遇到警察去查验身份证的时候还会采取抗法这种办法,实际上就是没有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公民的自由和国家权利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告知他,为什么警察是有权查验他人身份证的,就是因为我们在法律上赋予了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的权利,这个权利是为了全民的福祉,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而存在。所以,我们要给他这样的查验公民身份证件这样一种权利,他才能够去履责。作为普通公民来说,就应该配合这种权利的形式。

所以,这些就是要让学生能够通过宪法作为主线,既认识到自己的首要社会身份是公民,同时全面的理解自己我享有的权利和所承担的责任。同时,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自由和国家的权利和责任之间的关系,这样就能够真正把宪法这样一个治国安邦的总章程能够活化到他的日常生活当中去,成为他日常可用的一些法律知识,成为他心中一样不可磨灭的法治信仰,这是第三个,要和宪法结合在一起。

第四个,希望德法兼修,知行合一。刚才说法律和道德是有紧密的联系,我们会着重选择这二者交融的事例教给学生,让学生能够理解法律不是孤立存在的,和道德之间有非常紧密的联系。通过德法兼修来更好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促进学生的知行合一,我们在教育当中,遇到非常大的问题就是知行不合一了。很多学生有法律知识,但是他没有法律信仰,他没有法律思维。很大的原因在于我们过往的一些教育当中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在这次编写过程当中,我们是淡化知识的传授,我们不需要学生背法律条文,实际上那是没有意义的。我们更希望学生学会运用法律作为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去维护自己的权利,比如说我遇到问题应该求助于谁,我遇到了纠纷,我不能够自立去报复,而应该求助于司法机关去定纷止争,我遇到困难应该求助于警察来去解危助困,同时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学会运用法律的这种能力,就是用法的这种能力。

同时,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获得必要的法律知识的基础之上,能够真正地把公平正义、自由平等、诚信这样一种意识能够植根在他的脑海当中,比如说我们强调很多事情必须要设置一定的程序,为什么要设这些程序呢?实际上就是法律的一种正当程序的观念。我们通过设置科学的程序,听取不同的意见,让整个社会能够更加民主,能够集中更多的民智,来促进社会的发展。这些内容就是我们在编写的过程当中所努力实现的一些目标。

来源 | 统编新教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