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邮日报数字报

 青梅煮茶 2019-05-10
                                                               □  胡小飞

  三月,正是油菜花盛开的时候。小时候,家前屋后除了油绿的麦子,就是大片的油菜花。我和弟弟习惯穿过后河,沿着田间小路去上学。从路边捡起枯硬的冬枝,一边追逐打闹一边比削油菜花头,身后不时传来乡人的叫骂声……经过几场春雨,塘边长满了密密麻麻的茅针,拨开茅草,捏紧茅针根部,向上猛一提,抽出尖嫩的茎杆,剥开外膜,雪白的花穗微微颤动,如同凝固的牛乳,丢进嘴里,丝丝绵绵,一股清甜在舌间弥漫,直沁肺腑。“当当——当当——”夏先生极富韵律的敲钟声声声入耳。“糟糕,迟到了!”我拉着弟弟跨上大路,一路狂奔。到了校门口,掸去身上的花粉参加早读,因为迟到,被夏先生罚了站。先生邻饭到我家,告诉父亲:小伙聪明但也顽皮,大路不走,喜欢穿油菜花地。夏先生刚走,我便遭到父亲一顿呵斥。

  放晚学,我们是从来不走小路的。河塘不远有一处坟地,小时候经常听老人们讲那儿发生的鬼怪故事,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有一天放晚学,跟三四个小伙伴壮起胆子,抄小路回家。过了河塘,大家望着坟地上的榆树昏鸦,顿时紧张起来。弟弟建议从干涸的河沟走,顶着茂盛的油菜花一路小跑到家。走到半路,小二子发现沟底有东西,大家停步上前,原来是半压在土中的一根20多公分的残骨。“人骨头!”弟弟一声吆喝,大家面如土色,拼命往前跑,全然不顾身后断断续续的鸟鸦声。

  清风拂过,油菜花海此起彼伏,阵阵清香沁人心脾。场头的蜂箱一字排开,菜花丛中嗡嗡作响,伙伴们带着瓶子,来到场头捉蜜蜂。摘个花头塞进瓶中,瓶口靠近粉瓣上的蜜蜂,“嗡”一声,蜜蜂寻香入瓶。抓住蜂头,拔出蜂刺,舌尖直奔蜜囊,很甜很甜。小二子性急,一张白纸折叠成“猪爪”,信手捏住蜜蜂,拔出半截蜂刺,蜂蜜入口,痛得捂住嘴巴,一会工夫肿成了拱嘴,从此得了“八戒”的诨名。

  西圩的野油菜开了花,给杂树虬枝的荒坡带来了一丝油画的韵致。早清明,晚大冬。清明那天,父亲很早把我们叫醒,带着一家人到西圩给先人上坟。爷爷扛着铁锹,边走边跟我们叨念着祖辈的陈年往事。寻见柳树下的茔冢,父亲和二叔一阵翻泥覆土,碗状的坟帽置顶,插上杨柳花,一叠纸钱,一挂小鞭,一阵软风,霎时间烟消灰散。父亲去世后,爷爷依然陪我们上坟,只是不再絮絮叨叨。儿子爬上跳下,指着父亲的坟冢,问我里面埋着谁,他没有见过我的父亲。一岁一枯荣,父亲坟前的野油菜长了枯、枯了长,一晃二十年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