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寿需要5个微条件!寿命长短,不是因为衰老和生病, 而是取决于它

 hongfengrong 2019-05-10

长寿需要5个微条件,你知道吗?
闲云谷

长寿,是古今人们一直都在追求的东西。

现代人生活物资充足,医疗发达,相对来说寿命都比较长一些。

但即便如此,人们对长寿的追求还是没有改变,总是希望自己能更长寿些。那么,如何长寿一点儿,这5个地方值得看看。

01

微 胖

现代人多以瘦为美,胖子变得不受待见。

从医学角度看,太胖的人,的确会增加多种疾病的风险,但是过度追求骨感也是误区。

稍微胖一点,才是既好看又健康的身材,任何年龄段的人都不应该过分减肥。

衡量人体胖瘦,国际上通用一项指标——体质指数(BMI)。BMI=体重(千克)÷身高(米)的平方。

刊登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

“中国、日本、韩国等东亚人群将BMI控制在22.6至27.4,死亡风险最低,而高于或低于这一范围的人,死于癌症、心脑血管疾病或其他疾病的风险都将增加。”

美国一项针对600万人、长达40年的调查也发现:

“超过标准体重10%至15%的人寿命最长,死亡率最低。”

此外,微胖的优势,在中老年群体中更为突出。

日本研究显示,与偏瘦的人相比,40岁时体重稍微超重的人寿命更长,能多活6至7年。

其原因在于,皮下脂肪稍多利于储存能量、抵抗寒冷、提高免疫力、保护重要器官,从而延缓衰老。

生活中,很多老人由于害怕患上慢性病或加重病情,很多食物都不敢吃,一味控制摄入量,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导致能量和蛋白质摄入不足,带来缺铁性贫血、免疫力下降、疾病易感性增加等风险。

那么,如何通过饮食控制体重?

过瘦的人可通过以下方法适度增加体重:
  1. 除一日三餐外,增加2至3次简餐;

  2. 吃些牛奶、坚果等能量较高的零食;

  3. 适量运动,增进食欲;

  4. 调节心情,保证睡眠时间充足。

过于肥胖的人也应减重,方法是:
  1. 多吃果蔬、魔芋等低能量食物;

  2. 少吃糖果类及含糖饮料等高能量食物;

  3. 多喝绿豆、玉米等杂粮粥;

  4. 适量减少肥肉、内脏等动物脂肪摄入;

  5. 每天坚持运动。

02

微凉

温度和健康的关系密切,尤其是室温和饮食温度。

研究表明,最佳环境温度是18℃至20℃,此时人体感觉微微发凉,但机体免疫力能得到最大发挥,抗病能力更强,睡眠质量更高。

比如我国著名的长寿乡广西巴马瑶族自治县,那里的年平均气温就在20℃左右。

但要提醒的是,人们不要过多利用外界手段干预室温,忽视自身的体温调节系统。

比如冬天室温设置过高,甚至能穿短袖、吃冰棍;夏天温度调得过低,晚上睡觉要盖棉被等。冬天室温以16℃至20℃为宜,夏天控制在24℃至26℃。

此外,饮食也讲究低温。

一方面,烹调方式上,应以凉拌、蒸、煮等低温烹调为主,能最大程度保留食物营养;煎炒、油炸等高温烹调,不仅会造成维生素等营养元素的大量损失,还可能生成致癌物。

另一方面,食物应在保温、微凉状态下食用,长期吃烫食,可能烫伤食道黏膜,诱发食道癌。

03

微饿

长期坚持吃到七分饱,不仅可以保证营养摄入,还利于控制体重、保持头脑清醒。但对很多人来说,保持七分饱状态越来越难。

七分饱是一种似饱非饱、对食物意犹未尽的微饿感。

胃里没觉得满,对食物的热情已有所下降,进食速度变慢,但还是习惯性地想吃,可如果把食物撤走,很快就会忘记吃东西。

通常来说,在吃饭时间相对规律、固定的条件下,这顿吃了七分饱,在下一餐之前不会有明显的饥饿感,否则就说明没吃到七分,可以再加点饭量。

以下三个方法有利于把握微饿感觉:

  1. 专心吃饭,不边吃边聊或边吃边看电视;

  2. 细嚼慢咽,感受自己对食物热情的变化,以及胃里逐渐充实的感觉;

  3. 少精多粗,粗粮等需要多嚼几下才能咽下的食物能让人放慢进食速度,利于感受饱腹感,而精白细软、油多纤维少的食物会让人在不知不觉中吃多。

04

微汗

运动中出汗多少,常被人们用作评判运动效果的标准。

但对有些人来说,大汗淋漓并非最佳运动状态,可能导致虚脱、跌伤,诱发气喘、胸闷、腹痛等。

因此,应遵循适度原则,以微微出汗、稍感疲惫、浑身舒畅为宜。

坚持每天至少在户外活动30分钟,最好1小时;

运动最高心率控制在“170减去自身年龄”的范围之内;

散步、游泳、打太极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清晨不是最佳锻炼时间,世界卫生组织推荐,上午9点—10点,下午16点—20点适宜锻炼。

05

微愚

长寿离不开乐观豁达的心态,而豁达的心态又来源于淡泊名利、难得糊涂的处世哲学。

就像一位百岁老人所说:“不图名、不图利、不着急、不生气,就能活个大年纪。”

反之,斤斤计较、凡事较真的人,往往会因内心气愤、抑郁诱发多种疾病,如高血压、胃溃疡、神经衰弱等,最终赔上健康。

长寿必先养心。

生活中糊涂一点、潇洒一点,拿得起放得下,学会微愚和自嘲,才是人生大智慧。

多交朋友、培养爱好、勤于阅读、多加运动,都有利于人们的心理健康。

寿命长短,不是因为衰老和生病,
而是取决于它!

中老年时报

有医学研究表明:人体健康有五大决定因素。

父母遗传占15%;
社会环境占10%;
自然环境占7%;
医疗条件占8%;
而生活方式占60%,几乎起了决定作用。

做到以下几点,早看多健康!

1
生活作息

不熬夜,晚上11:00之前睡觉。早上7:00起床。中午小睡半小时。

2
饮食规律

皇帝的早餐,大臣的中餐,叫花子的晚餐。

按照很多健康专家的倡导应该是:早餐吃饱、午饭吃好、晚饭吃少。

但现实中很多白领、上班一族却恰恰是早饭不吃,午饭凑合,晚饭撑个饱。

长期不吃早餐容易得胆囊炎,午饭不按时吃容易得胃病。不挑食,不抽烟,不喝酒。每餐一定多吃蔬菜。

3
全世界最不好的习惯是抽烟

抽烟的人,气管炎,肺气肿或者肺心病,最后肺癌,这是死亡三部曲。

4
喝醉一次,等于得一次急性肝炎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六种最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一是吸烟,第二是酗酒。

5
轻伤就要治

每一个人都要珍惜自己的健康,早防早治。

6
人是气死的

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疾病的一半是心理疾病。所以人一定不要当情绪的俘虏,而要做情绪的主人;一定要去驾驭情绪,不要让情绪驾驭你。记住情绪是人们健康的指挥棒,至关重要。

生活中的三种'快乐',我们要时刻牢记:知足常乐、自得其乐、助人为乐。

7
家庭不和睦,人就易生病

有的家庭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要知道人的疾病70%来自家庭,人的癌症50%来自家庭。离婚人士、丧偶人士寿命偏短,这个有科学依据。

8
走路是非常好的锻炼方式

人很容易'死在嘴上,懒在腿上'。要坚持每天锻炼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锻炼内容可以采取最简单的办法——走,光走路就行了,这是最简单、最经济、最有效的办法。

体质上升期(0-28岁):要参加体育锻炼,羽毛球、乒乓球、马拉松、游泳等活动。

体质下降期(28-49岁):这时就不要参加竞技运动了,进行体质锻炼。

到老年体质衰退期(49岁后):要进行功能锻炼,保持功能正常。最推荐的运动是快速步行(>120步/分)、游泳。年长者适合练太极。

9
请大家记住一个原则

吃植物性的东西,一定要占80%,动物性的东西只能占20%。我们现在相反了,所以很多病都来了,肥胖也来了,糖尿病也来了,痛风也来了。

10
男人要做到12个“一”

男人是家的顶梁柱,承受着更重的压力,在健康方面更加'粗枝大叶',平均寿命要比女性少2~3岁。

男同胞们每天要尽量做到下面几个一:

每周吃一次鱼,
每天一个西红柿,
常喝一杯绿茶,
每天一把核桃,
少抽一支烟,
每天一瓶白开水,
每天一个苹果,
白酒不超一两,
常喝一杯酸奶,
每天一根香蕉,
多一些微笑,
多一点运动。

长寿健康生活7要点

①一定要吃好3顿饭;

②一定要睡好8小时觉;

③每天坚持运动半个小时;

④每天要笑,身心健康;

⑤每天一定要大便,排出毒素;

⑥一定要家庭和睦;

⑦不吸烟,不酗酒,每天健走

 来源:MBA、中老年时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