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4天就卖了20亿,《复联4》背后是一家公司的逆袭史!

 悟道然 2019-05-10
来源:销售与管理(微信号 Marketing360)作者:吾言,经授权转载

仅仅只用了3天20小时,《复联4》成为中国电影史最快破20亿的电影!比此前《流浪地球》破纪录缩短了2天。

为什么这部电影,当初还没有放就大火,这与其背后制作过《美国队长》、《蜘蛛侠》等好口碑作品的漫威公司大有关系。而说起漫威王国,不得不提到如今的掌门人凯文.费奇,还有当年的缔造者之一,美国漫画界元老级人物斯坦·李,他就像中国的金庸、古龙一般,他的作品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可谓重量级。

他的成就已成为美国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他给公司带来了无数商机,真正当得上漫威之父这个称号。去年他在离世前已录完了此次《复联4》的客串戏份,虽然这已是他的谢幕之作,但这两大人物与漫威的传奇堪称逆袭式“美国梦”的人生经典。

“小屌丝”这样混进漫威

斯坦·李进入漫威之前,是一个屌丝中的超级屌丝。所不同的是,他可是社会大学毕业的“社会生活能人”的终极代表,也是美国梦中靠“智慧”和“勤劳”致富的代表,当然还有一些运气和“亲戚”的助力。

斯坦·李原名斯坦利·马丁·利伯,1922年他出生在美国纽约,父母都是低收入的犹太人。父亲经常失业,家里没有钱买足够的吃的,有时因为没钱交房租而经常搬家,面对父母无休止的争吵,在艰难的生活中,他说是阅读伴他渡过了这些困苦的日子,而这正是那些故事的积累在后来影响了他的一生的创作。

因为家境贫寒,他很小就到处做兼职撰写过讣告和新闻稿,也给人送过三明治等等兼职,只要有钱他就做;为了能帮助家里分担经济压力,他很早就从高中毕业参加工作,做过制衣厂的勤杂工、剧院的引座员等职业。

1939年,16岁半找不到工作的他,参与了公共事业振兴署的联邦戏剧项目,虽然薪水很低。也就是在这一年,他找亲戚堂表姐夫马丁·古德曼进入了Timely Publication时代出版公司(漫威的前身)做助手。

 19岁从小跟班升任“总编”

上世纪30年代末期,本身作为通俗杂志出版商的“马丁.古德曼”囿于想用“新奇,华丽,引人入胜,激战场面”等新颖的创新元素给自己平庸的出版社商业带来更多的用户量,但最开始的创作很失败,直到1941年,斯坦·李生平第一部参与作品——《美国队长3》问世,第一次使用笔名“斯坦·李”。虽然是说参与,但其实斯坦·李负责漫画创作过程中最没创意的实习生工作, 填写对白。

后来,由于公司总编接对手DC漫画的活儿,被老板堂表姐夫古德曼发现后总编辞职,并带走了一些得力干将。年仅19岁的斯坦·李“临危受命”,被任命为临时总编,并很快被扶正,同时兼任艺术总监。经过努力,他终于在1941年发表了《美国队长》系列第3部漫画,并署名“斯坦·李”,即他的笔名。

在随后漫威漫画发展的60多年时间中,斯坦.李一直以超人般的能耐给漫威耕耘,50年代后期斯坦.李创作了神奇四侠迅速走红之后,他们陆续创作了浩克、钢铁侠、雷神和X战警等英雄和漫威最成功的角色——蜘蛛侠。60年代,斯坦·李掀起了一场漫画革命,做出了几大促进漫威成功的创举:

1.带有人性弱点的英雄

引入复杂而贴近人类的角色,渐渐地走入了广大读者的内心。于是,钢铁侠刚愎自用,蜘蛛侠为情所困,金刚狼暴躁孤独,雷神狂妄自大等角色出现了。

2.营销推广

他还以自己的标志短语“精益求精!”(Excelsior!)来签售漫画,提高漫威漫画在民众心目中的知名度和认知度。

3.将漫画与社会时政联系

斯坦·李希望用漫画故事刻画影射和批判现实,包括了种族歧视、毒品赌博、战争动乱等多个议题。

用一个毫不夸张的统计数据来说,超过90%的核心漫威知名角色都是经由斯坦.李创造的,而他也囿于漫威商业的辉煌成就,被后世人认定为了美国漫画界的龙头老大。

创造“漫威模式”,工业化流程生产

70年代这家公司正式改名为漫威时,斯坦·李正式成为董事长。原来老板古德曼出场,继续用Atlas Comics这个名字成立了新公司。

漫威内部为了同时管理大量的作品,斯坦李和团队们创造了“漫威模式”,工业化流程生产,颠覆行业的把漫画创作工业化流程化,大幅提高了效率。斯坦李和团队头脑风暴后,写出一个大概故事创意或者框架,交给编剧负责细化剧本,画师参与到的前期美术设定和分镜,总编审核修改后再去做细节剧本和漫画。与之对比的传统DC模式则是一开始就写详细剧本,然后直接分镜画。

漫威面临破产卖了“12个亲儿子”

世事无常,正值风光的漫威,在80年代中后期迎来了最大的困境,甚至准备宣布破产。但是,好在。在半个世纪的发展中,漫威已然创作了一大箩筐的知名英雄角色(也就是我们时下爱说的IP资源),所以,为了缓解燃眉之痛的财务困境,当时作出了将漫威的“亲儿子”12个英雄悉数“贩卖”出去的决定。

1985年的时候,漫威漫画便将我们大爱的“蜘蛛侠”版权出售给了加农炮影业,最后索尼成为了这一IP的“顽固”把持者。如今漫威想要回“蜘蛛侠”这个亲儿子,过程无比心酸。

还有60年代曾挽救漫威于危难边缘的《神奇四侠》,以及名气稍微不那么高的《夜魔侠》等都全盘被福克斯所收购了。

或许也正因为这种“抛弃糟糠”的行为使得漫威元气大伤。而另一个人的出现,开创了漫威的新时代。

把“儿子们”买回来,漫威凯旋归来

就在申请破产的同年,那一位原本作为“被漫威收购的周边玩具厂商的股东”阿维·阿拉德联合众多的银行和财团一同将这一濒临灭绝的漫威公司收入了囊中,而自己则作为CEO掌控整盘生意的运营。他将过去十多年时间里被兜售出去的英雄IP都悉数返购了回来---意图用他们来塑造一个影视业的帝国。

后来,凯文费奇出任了CEO,两年后上映的那部经由小罗伯特·唐尼主演的《钢铁侠》也大获了成功,漫威宇宙系列电影也自此遍地开花。凯文费奇的高名之处主要在于:

1.   他把电影拍成了大型连续剧!让人们一直保持期待。

2.   建立漫威宇宙,让漫威的电影与电影之间都互相有关联。

3.  建立好莱坞制片中心,签约大量演员。

4.  做公益营销、体验营销、情怀营销让漫威粉们完全无法抵挡诱惑。

除了这一系列动作外,漫威在2015年8月之时,凭借优异的表现被时下的娱乐帝国头把交椅上的“迪士尼干爹”看重,整合到了迪士尼的娱乐生态当中去了。

在上述的这一段跌宕起伏的漫威商业演变历程当中,我们可以看到了很多的物是人非,这家公司的领导者,在公司发展的每个阶段,必须适应时代变化,必须做出相应的改变,这样才能绝地逢生!

当年古德曼囿于自己对时代需求的敏感嗅觉,成功建立了漫威漫画的商业方向,而斯坦.李的出现为漫威创造了无数个懂人心的“超级英雄”。然而时代的更替,用户口味的迭代却又曾一度将这一家风光无限的企业几度置身到了谷底,幸亏在后来阿维·阿拉德、凯文费奇再度凭借超人的敏锐力,以及更具抱负和眼光的大神的帮扶,让这一商业帝国得已重回到了高速增长的快车道上,漫威的存在让我们无处安放的青春在《复联4》中找到了过去和未来的交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