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iewisch历史唯物主义者15分钟前
人类起源的基因追溯母系使用的线粒体DNA,父系使用的是Y染色体。那么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呢? 先说父系,孟德尔关于遗传的研究提出了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是成双存在的。我们初中生物教材里说的“显性遗传”、“隐性遗传”——即在两性繁殖中,后代的遗传特性来自于父母的遗传因子,遗传因子有显性隐性之分,其遗传组合表象如下: 显性+显性=显性 显性+隐性=显性 隐性+隐性=隐性 关于人类后代是男是女是怎么决定的呢?在染色体中性染色体女性是xx组合、男性是xY组合。只有带有男性遗产因子的Y染色体与女性的x染色体组合才会生下男孩。而男女在精子与卵子结合的一瞬间就确定了。Y染色体只来自父系,必定是从爸爸的爸爸的爸爸的爸爸……那里传过来的。 再来说母系,线粒体是细胞内的能量工厂。精子的线粒体在尾巴上为精子提供动力,当与卵子相遇时,精子的头进入卵子形成受精卵,而尾巴就被挡在外面了。即使有极少量进入卵子,也会被选择性清除。所以受精卵里的线粒体只来自母亲,必定是从妈妈的妈妈的妈妈的妈妈……那里传过来的。
来源说清楚了,现在说说为什么遗传多样性高的地区是起源地。我们都知道基因会有突变,现有理论进化时间越长,突变会越多。虽然关于“分子钟”的前提——中性突变与随机漂移理论还有异议,但不影响上面的结论。突变模型是1-100-10000。 如果一个男人每一代都有至少一个男性,繁衍生息2万年,最后的后代中Y染色体必然会有差异。从人口分布上看,差异越是多的地方越是接近起源地。 科学家通过测定不同种族人群的线粒体DNA发现基本相同,变化很少,可以认为是来自同一个女性祖先,同样测定不同种族人群的Y染色体也是相同的情况。 想要推翻出非洲说,从遗传学角度出发,应该把力气用在证明进化时间越长,Y染色体或者线粒体DNA突变会减少甚至停止,模型上就变为1-100-1000-100-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