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墨香阁:邺城古砖精拓荟萃

 睫毛上的风尘 2019-05-10


邺城古砖汇

河北省临漳古时称邺,西晋为避愍帝司马邺讳,将邺城易名临漳,因北临漳河而得名。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邺城作为曹魏、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六朝都城,居中国北方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长达四个世纪之久,使临漳享有“三国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誉。

古邺临漳,是建安文学发祥地,佛教文化繁荣地,奇才鬼谷子诞生地,都城建设肇始地,西门豹投巫治水发生地,铜雀台所在地。战国时西门豹为邺令,投巫凿渠。项羽为推翻秦社,誓师于漳南。

曹操据邺而统一北方。高欢挟孝静帝于邺都,为北齐建国创下伟业。临漳也是纵横家鼻祖鬼谷子故里。破釜沉舟、曹冲称象、下笔成章、七步成诗、文姬归汉等成语典故均出自临漳。“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生前一笑轻九鼎,魏武何悲铜雀台”(李白)等名诗佳句至今传诵。

中国·临漳邺都文化高峰论坛暨2011年中国古都学会年会在临漳举行。会议期间,中国古都学会、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和省内专家、学者,实地参观考察了邺城铜雀三台遗址、邺城博物馆。专家经考证认定临漳为“三国故地六朝古都”。

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材料,其制造历史非常悠久,相传夏代的人已经“治土为砖四周于棺”了。邺城出土的南北朝时期的墓志砖多为建筑用砖,书体不同,风格多样,精美绝伦。丰富多彩的砖文不但为历史、考古、古文字及书法史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实物证据,而且为我们了解古代的社会生活提供了感性的材料,是与甲骨文、金文、石刻文字、玺印文字同等重要的铭刻数据。

潍县陈簠斋前辈拓法为古今第一,正定县墨香阁刘秀峰为传拓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家藏石刻,皆以拓尊彝之法拓之。定造宣纸,坚薄无比,不用棰拓,但以绵包轻按,曲折坳垤,无微不到,墨淡而有神,非惟不失古人笔意,并不损石。

(三十四张,三十六种)


传拓技艺  正定非遗

墨香阁的人文旅程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书法之乡、全国文明旅游城市——正定,自古就是龙兴之地,沉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这里的古城文化。

在幽静的荣宁街上有一家创建于1985年的老字号墨香阁。墨香阁主人刘秀峰是闻名全国的收藏家,金石家。他做过美术老师、中小学校长、办过画院,后来定位在古物的收藏领域,几十年来苦心经营,不断追求,藏品甚夥,造像、碑志、砖瓦陶文成为系列,仅其拓本近万种之巨。秀峰先生不仅富藏,而且善考据。

秀峰先生现为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金石学会理事,中国龙藏寺碑研究会副会长,河北金石学会副会长,正定文联理事,还是正定非物质遗产项目“传拓技艺”传承人。其所藏历代石刻拓本被全国各大文博机构院校收藏,并在《荣宝斋》《书法丛刊》《书法》等国内知名杂志刊出。

刘秀峰先生近影

拓片,是我国一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一种技能。掌握这门手艺的人并不多,能做到专业水准的更是少之又少。历代墓葬风俗制度变迁,自秦砖至明砖,成为一个系列。朝代愈短,数量愈少,愈有价值,尤其是有文字、图案者为佳。


邺城古砖精拓荟萃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及视频由作者提供


本文图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