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精心打造,百磨成题

 依然叶 2019-05-10

笔者有幸多次参与了教学考试杂志社组织的“优师计划”项目,承担过命题与审题工作。原创研发项目以一套原创试卷为载体,主要尝试团队合作和在线教研等新型的教研形式。打造一套完整成型的原创试卷需要经历多个环节,笔者在此过程中感悟颇多。

01

一、环节简介

环节1.命制和打磨试题考点细目表

命制考点细目表的依据是《考试大纲》,参考近5年全国卷文综地理试题的结构、模式以及高频考点,制定出具体命题要求。

环节2.根据考点细目表命制试题

命题小组由两人组成。严格根据细目表和具体命题要求分工命制试题。

环节3.审题小组审题,提交审题报告

首先进行原创度筛查,然后两位审题老师细审每一道试题,分别从知识科学性,专业术语使用规范性,语句通顺性、简洁性,语言文字的准确性,考查深度、广度的适宜性,难度、区分度的标准性等方面,指出问题,说明理由,给出优化方案。命题小组成员根据审题报告适当微调试题。

环节4.原创团队全员在线磨题初定稿

“在线教研”,即在QQ上集体开审题讨论会。首先由命题人讲述创作意图。然后小组成员充分表达自己的建议和观点,给出试题的修改依据,经反复研讨,最后得出集体的智慧结晶。初定稿试题及完善后的解析发送至原创团队讨论组,由三方共同再审。

环节5.试做、试做

试题和解析暂定稿后,编辑另外请专业教师进行试做,确保试题的质量和科学性。至此,在编辑们的辛苦组织下,经过命题小组成员的反复微调、审题者严谨的审查、解析者尽职尽责的精心解析,一套模拟高考全国卷试题终于打造成型。最后命题小组成员完善细目表,提供本套试卷的亮点题并具体说明理亮点题的价值(学生通过做题可以在一轮或二轮复习阶段提升的具体的能力)。

命题是一项极其耗费心神的技术活,穷其智慧也难免考虑不周。在这个过程中,笔者和团队的老师互相学习,团队老师们能力突出、经验丰富,各自有擅长的领域。我们的思想碰撞不仅在原创试题的命制、审核方面,更有在教学方法、教学理念等方面的沟通和融汇。荣誉、金钱等物质收获与笔者得到的成长、见识相比,都显得微不足道。这一趟“原创之旅”收获太大了。

02

二、感悟

感悟1.从第一次开始命题、审题到完成多次命题、审题,笔者经历了一系列“学会”的过程。

笔者今天梳理一下,吓了自己一跳,自己竟然在短短两年里学会了这么多。如,知道了试题细目表制定标准,知道了试题命制流程,知道了审题标准,知道了地图出版要求,知道了数据类或统计类材料首选国家统计局或政府部门、科研院所、权威期刊公开发布的数据,如同一类数据有多个来源时,以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为准。同时学会了WORD绘图,学会了在中国知网上下载素材和图片,学会了从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网站、国家气象局、国家统计局、中国气象统计频道、中央气象台、中国地震网(台网中心)、国土资源网、环境保护部网站、交通运输部(铁道部)网站、水利部网站等国家或其他相关政府网站获取地理图片,学会了怎样对近五年高考试题进行分析、寻找高考命题趋势,学会了仿照高考真题命制试题,领悟到高考命题的技巧,学会了精益求精地对待每个细节……当一个一个的困难摆在笔者面前,又一个一个被解决了的时候,笔者的心情是愉悦的。在这个期间,经常获得来自我们团队的资源支持、技术指导、精神鼓励。在此特别感谢编辑部各位编辑及团队老师们的无私帮助。

感悟2.“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亲身经历过试卷的命制流程之后,才发现,一份看似寻常的试卷,命制不仅仅是技术性的劳动,更是艺术性的精雕细琢。过程是很辛苦,但结果却很棒!这种凭学习和努力而突破自己的感觉很好!这应该就是马斯洛的需要理论吧!这些日子,笔者每天都感觉很有奔头,感觉自己活的很有价值!有这样的状态,都是因为一件事:笔者在我们创作团队的帮助下接受了新的事物,开始了新的学习!“学会”的感觉很美好,觉得自己变得又年轻了!感谢自己选择了教学考试杂志社这个团队!

感悟3.所有参与原创教研的老师们的态度、能力、学识、智慧等着实让人佩服

团队中的各位老师,资历丰富却不自恃清高,对工作极其负责,凭借对学科特质的精准把握,以丰富的教学、命审题经验和对试卷考查方向超强的掌控力,使整个团队的研发任务稳步有序进行。大家时有热烈的讨论,然后在思维的碰撞和交融中达成统一,其中的成就感与愉悦感,没有亲身参与的人,绝难感知。

感悟4.研发模式新颖

这种研发形式,调集了全国各地区的学科精英教师,以近乎苛刻的流程来合作命制原创试题——精心选材、精巧构思、精准雕琢、精细打磨,最终呈现的试卷不能说完美,却也堪称艺术品。万事开头难,现在我们的原创试题命制一定会遇到很多困难。大家不要怕麻烦,有问题多探讨,要抓住教学考试杂志社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多学习,多成长。

感谢教学考试杂志社提供的机会,特别是在线试题优化和网络教研,这种方式既方便又高效,给我们提供了互相学习和交流研讨的平台,认识了很多同行朋友。在这样一个创新引领的团队,人人都有成长的机会;在这样一个团结互助的团队,每个人都会不再孤单。人在其中,笔者真的感觉值得和自豪!笔者给教学考试杂志社的积极策划点赞!给编辑们的领导智慧点赞!给审题老师的细致、高水平点赞!给老师们的积极参与点赞!很期待我们团队的精彩作品不断涌现!

教师简介

张燕:湖北大学附属中学地理高级教师,地理教育硕士研究生,中国地理学会会员,湖北省自然资源研究会会员,《中学政史地》杂志社特约通讯员,武昌区地理学科教学研究指导小组成员。荣获全国优秀指导教师一等奖、全国优秀科技辅导员、全国地理科技大赛百名先进个人、武昌区优秀班主任、武汉教育云个人空间三等奖,湖北大学附属中学优秀教师。多次参与由教学考试杂志社开展的“优师计划”项目,表现优异。主讲武汉市、武昌区公开课和专题报告多次,在腾讯课堂于慧地理百师团慕课中心主讲《2014年浙江卷试题精讲》。独立承担并结题武昌区个人规划课题一个,武汉市、武昌区规划课题3个。先后在《教学考试》、《中学地理教学参考》等各类出版社、杂志和报纸上发表文章50余篇,近20篇论文荣获全国、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各级论文评比一、二等奖。参加全国大联考命题9次,审题20余次。为各杂志社撰写精品解析30余篇。

源于一线教学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